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公务零接待”是正本清源之举

百色早报 2013-03-18 04:24 大字

 

近日,甘肃省兰州市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实行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务零接待的规定(试行)》,要求今后在全市范围内,凡是上级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各项工作,一律不得用公款接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八个严禁”和“一个严格控制”,如有违规者,要先停职,后接受处理。

公务活动,一律不得用公款接待,等于说,今后不存在“公款接待”的概念,任何理由、任何标准都不适用于公款接待。此举无疑是开了一个先河,虽说目前只规定到乡镇、街道以下层面,但如果试行效果好,应该有望能够向更大范围逐步推开。

 

治理公款吃喝以及公务接待奢侈浪费问题之所以每每事倍功半,主要原因是手段一直停留在技术层面,比如对接待标准、消费地点等方面的限制规定,而这种规定本来就不好落实,更不好监督。公众舆论一直呼吁坚决取消包括公款吃喝在内的公款招待,认为公款吃喝与工作效果效率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再深入分析,二者间有无必然联系其实是存在前提的:各地各单位都没有了公款招待,大家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公务接待之所以衍生出大吃大喝,标准档次越来越高外,除了官员胃口需求越来越高,攀比、讲排场也是一大原因。为了让上级满意,或讨好上级领导,抑或为了在客人面前撑足面子,自然要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种情况下,对技术层面的治理,一个“下有对策”便足以瓦解。只有釜底抽薪,彻底取消公务招待费,问题才可能彻底解决。

在很多国家,包括我们的邻居印度,许多公务人员不知“公务招待费”为何物。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赶快结束那种只有消费没有效率,反而严重影响效率、助长公务腐败、招致民怨沸腾的公务招待。而最直接也最简便的方式,就是像兰州市这样,一律取消公款接待——直接将其关进笼子。

公务零接待要变成各部门的日常行为,而不是一阵风或人走政息,注定需要很多的努力,除了对机关财务账目严格监督,对违纪者依法处罚,还应当创造条件让媒体和公众监督。

“公务零接待”概念的出现,制度上堪称破冰之举,如果成功,功德无量。无论上级政府乃至中央,还是媒体、公众,都应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甚至像爱护眼睛一样帮助当地护卫这个可能非常脆弱的“公务零接待”制度。□马涤明

新闻推荐

印度一男孩长出“尾巴” 被当地人奉为神灵

“返祖”男童照片

 

人类的“返祖”现象时有听说,具体表现为会长出小尾巴或者毛发生长旺盛,如今印度真出了一位“返祖”男童。据外媒7月23日报道,印度12岁男孩巴腊吉后脊椎长出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