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简体字和经济发展速度的神逻辑

成都商报 2013-02-20 12:49 大字

□北京 于德清

简体汉字还需不需要继续简化?别说这话问得没由头。近日《光明日报》刊发文章说,20世纪50年代第一批简化字使用后深受群众欢迎,当时河南一位老师向小学生介绍简化字,说“豐”字今后可以简写成三横一竖的“丰”,孩子们高兴得跳了起来。文章认为,从普通群众的使用出发,从语言的工具属性出发,从有利于汉语的推广和发展出发,汉字还应再简化。

这是一篇非常神奇的文章,其中充满各种神一样的逻辑。比如,该文通过“复杂”的数理逻辑推演,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用简化字能节省多少时间。“假如按平均一天写500字,每个字平均少写10笔计算,一人一天则少写5000笔,平均按每秒写2笔计算,则可节省2500秒,即42分钟,一年节省255小时,相当于32个工作日。从七岁上学,到六十岁退休,则可节省大约5年时间。”所以,“有人说,汉字的难写难认难记影响了中国的发展速度,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种说法可能会受到小朋友的欢迎,因为可以省下更多的写作业时间去玩。但对成年人几乎没有影响,因为用电脑写篇文章或公文,用繁体字和简化字基本没有时间的差别。

但是,上述逻辑还是比较好玩。如果,人们的书写方式和经济发展能挂钩的话,那么,大家何须继续用汉字,直接用拼音或英文不就行了嘛。不过,好像习惯了用英文的印度,现在还不如中国。这其实是说,简化字和中国的发展速度没什么必然的关系。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中国大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港台等使用繁体字的地区落后不少。不知道,使用简体字后节约的大量时间和工作日,都用到哪里去了。

关于繁体字的好处,大家谈了很多。有很多繁体字很形象、很直观,小孩反而一认就懂;有的繁体字写起来麻烦,但能告诉大家更全面的意思。比如繁体字的“愛”,中间是个“心”,爱一个人要用心,多好的意思啊。如果有专家感兴趣,算一下因为更容易学繁体字和减少误会等,避免了多少时间浪费和各种损失,恐怕也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当然,这都是一种比较扯淡的逻辑。繁体字和简化字的好与坏,根本无法量化考核。在繁体字和简体字之争的背后,只有两个实质问题———对文化传统的尊重与传承以及人们应该有权利选择什么样的文字。

几十年前,当局也不是没有试图推行简化字,结果却是不了了之。然而,这一文化政策,何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能得手?很显然,那个时代,对传统文化改造之心已成气候,文化功利主义、激进主义和虚无主义已经粉墨登场。简化字之所以能够变现,依托的不是别的,正是在那特定的政治氛围中,社会失去了反对的声音,文化传统也没有了抵制的能力。

简化字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究竟存在什么神逻辑?还是希望有些砖家,不要太神了。

新闻推荐

中国海巡01轮于4日、5日 听到疑似黑匣子信号

37.5kHz!收到信号中国海巡01轮分别于4日、5日在南纬25度、东经101度附近南印度洋水域通过黑匣子搜寻仪侦听到频率37.5kHz每秒一次的脉冲信号。技术人员在与波音公司黑匣子样本比对后,认为两者声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