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夏“新八景”出炉

济南时报 2012-08-16 00:36 大字

经过近两个月的评选,近日,张夏“新八景”从12个备选景点中脱颖而出,分别是:莲台秋韵、馍山倒影、摩崖印象、齐川真武、沙美如画、小寺觅古、杏林胭霞、义净佛光。

口见习记者 杨雯雯

目前,“泉城新八景”评选活动已经进入紧张的角逐阶段。为配合“泉城新八景”的评选,长清区有关街镇也评选出了属于自己的“新八景”。

张夏镇是“木鱼石之乡”,旅游资源丰富。张夏镇通过筛选的方式选出了12个景点,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莲台秋韵、义净佛光、齐川真武等景点,经过近两个月的评选,最终决定了张夏“新八景”。

最近,张夏镇对辖区内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有序开发,将“新八景”内的莲台山、义净寺、馒头山等划入了黄家峪生态旅游区,统一进行开发。张夏镇投资400余万元对黄家峪小流域全长2.4公里进行了综合整治,共清淤2万立方米,修建拦河坝2个,垒砌顺河堰1000多米,栽种垂柳500余棵。

张夏“新八景”正让“木鱼石之乡”越来越靓丽。

莲台秋韵

莲台山因形似佛座莲台而得名。汉代大将军娄敬曾在山中隐居,又名娄敬洞山。山上文物古迹荟萃,有张仙祠、三元宫、玉皇殿等,其洞奇、林秀而著称。莲台山植物众多,树木达33科100余种,鸟类8目14科30多种,有“江北第一天然植物园”之称。漫游林中,幽雅寂静,鸟语花香,犹如置身另一个天地。秋天是娄敬洞山最美的季节。一夜秋霜染遍漫山红叶,山上山下,生机盎然,分外妖娆。

杏林胭霞

长清旧志的“杏堤春晓”曾经是五峰山外八景之一。如今,张夏玉杏早已超过了过去的规模,现在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每年的仲春时节,张夏的万亩杏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杏花开”,山乡里顿时涌动出一片花的海洋,而成千上万的城里人却早已按捺不住久住城里的浮躁和窒息,还未到杏林,他们就早已被那迎面扑来的芳香之气所陶醉。徜徉在花海红霞之中,尽情地逍遥自在,随着快门的不断按动,留下了青春,留下了倩影,留下了美好的恋情,也留下了永恒的纪念。而当玉杏成熟时节,满山遍野再次升腾起一片如胭如霞的红彤彤的世界,这里便又一次成为人间的天堂。

沙美如画

北大沙河源于泰山,途经长清区张夏镇10余个村落,全长13.65公里,在张夏小城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门户功能、景观功能和城市休闲旅游功能。从2008年起,张夏镇对北大沙河(张夏段)进行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7000多万元,包括沙河整治和土地整理两部分。沙河整治部分投资1882万元,治理长度6.5公里,主要有堤坝、河道内建筑物、交通道路、绿化亮化、引水、广场建设等六大工程。现在驱车沿北大沙河景观道来感受这条河,它犹如一条玉带,串起了张夏所有的灵秀:水脉相通,山水相融,水岸曲折,水草茂盛,田野村舍,自然野趣,构成了一幅田园美景。

馍山倒影

馒头山海拔408米,因山的外形特别像馒头,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馒头山”、“满寿山”,或者“曼寿山”。馒头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因其独具的寒武纪底部底砾岩和倒灌现象,受到中外地质学家的关注,是研究我国华北寒武系的起源地,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科考价值。2002年,馒头山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深秋季节,碧云天,黄花地,北大沙河似一条银链环绕,馒头山倒映其中,好似一幅色彩强烈的油彩画,让人流连忘返。

摩崖印象

张夏王家泉摩崖造像位于张夏镇王泉村东南800米处的山峪里,其造像分别开凿于北山腰之阳,南山腰之阴,均为自然岩洞略加工而成。朝阳洞佛祖像高1.07米,迦叶、阿难佛高0.54米;“五十三参”(指53位善知识在义净的带领下参拜紫竹林)的53尊佛像群为小佛龛,其中大雕佛像是唐三藏义净法师,两小佛像是其助手;之南为义净法师去印度前的六位恩师;又南为义净与三位去印度取经的徒弟。背阴洞内刻有随义净法师取经的悟空座像,并刻有人和动物、武士像、天象图。造像为唐代遗物,现保存尚好。

义净佛光

义净寺是坐落于张夏镇通明山上的一座千年古刹,本寺之开山祖师是中国唐朝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的三藏义净法师。其所在的通明山远看犹如两尊卧佛,仰卧于山顶,义净寺正坐落于佛腹之中,寺中各个大殿林立。大殿楹联为三藏义净法师真迹:“花雨缤纷双树枝头联贝叶,香云缭绕昙花影里放金光”。在唐代佛教史上,只有义净三藏法师是可以与玄奘媲美的伟大人物,同是西行求法的高僧。他与东晋法显和唐代的玄奘并称为“三大求法高僧”,又与后秦时代的鸠摩罗什、梁朝真谛和玄奘并称为“四大译经家”,其著作被译为法、英、日等国文字。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在义净大师曾经驻锡过的这片土地上,为缅怀义净大师,传承大师弘法利生的菩提大愿,慈悲的常净法师率领着诸弟子恢复重建当年的义净寺。寺内每日晨钟暮鼓,佛乐声声,香云缭绕,驻足其间,心生欢喜,每每令人乐而忘返,赞叹通明山中竟有如此修行圣境……

小寺觅古

小寺村建在一座千年古寺的原址上,坐落于长清区灵岩寺山北麓。早年村址上的古寺名曰“神宝寺”,又称“静默寺”,是灵岩寺的下院,因相比灵岩寺较小,俗称小寺,小寺村亦因此得名。历经千年,当年著名的神宝寺早已灰飞烟灭,原寺中之物也仅剩一尊残缺的四方石佛,隐藏于小寺村民居之间,雕刻相当精美。

齐川真武

真武阁位于张夏镇靳庄村北首,置于高4.9米、宽9.11米的高台之上。台基下中部用石拱券成通道,南北贯通。阁为硬山顶、单檐,面阔3间,进深3间,并有迎壁,阁额为“齐川通鲁”。另有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创建真武阁碑碣7通)。墙壁内有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重修真武阁龙首碑1通,该村曾多次投资进行维修,保存尚好。

新闻推荐

3个月大男婴多次发生自燃

印度一名出生仅3个月的男婴患上了一种怪病,他的身体多次发生自燃,起火原因竟与他流的汗有关。据报道,这名婴儿名叫拉胡尔,出生于印度南部一个小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