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敦煌的唐代墓葬

兰州晚报 2011-03-08 18:40 大字

工作人员整理出土的随葬品宝相纹花砖

中国唐代是历史学家公认的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古代世界文明的代表时期。在此之前,中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北周王朝对北方地区的统一,以及隋朝对全国的统一,中国的封建社会出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北周时期到唐王朝的前期,中央和地方政权的稳固、经济的发展,使得偏安一隅的敦煌地区也较为平稳地过渡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的发展时期。唐代敦煌的经济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是当时西域交通的枢纽,又是国际贸易的市场。唐代在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也是一个让后人望其项背的时代,经济的繁荣和物质的充足使得文化艺术呈现出勃勃生机,人们对文化有更多更高层次的需求,特别是唐代佛教的兴盛,莲花等图案的,这些当时的生活实景都一一在墓葬中得到了体现。那时的沙州市场上车水马龙,一片兴旺景象,在两关大道上,留下了无数使臣、将士、商贾、僧侣的足迹……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敦煌的唐代墓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特色鲜明的唐代风格。

A、敦煌唐代陪葬兴盛

敦煌地区的唐代墓葬不少,在近几十年中一直在不断地被发现。1970年,在敦煌城西出土了一座唐代墓葬,经专家初步鉴定为晚唐时期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陪葬物品,主要器物有陶制胡人、吐蕃人、汉人牵驼俑、陶马俑头等完整物件。在封建社会中,墓葬中主人最早体现身份的一种现象就是用奴隶来殉葬。这是一种十分野蛮的陪葬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用人陪葬遭到了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对,因此引发了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上层阶级的贵族阶层逐渐用俑代替了活人进行陪葬,于是俑便应运而生。考古专家们在这座唐代墓葬中发现了两件胡人陶俑。由此反映出唐代的敦煌是胡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他们身着少数民族服装,深目高鼻,虬髯卷发、头戴毡帽、脚穿尖头长靴子,是典型的西域少数民族。两个俑人均双手前握,手牵骆驼和马,艰难跋涉。这是丝绸之路畅通东西交流融合的产物,反映了在丝绸之路上,商旅结队,贸易繁荣的景象。从墓葬出土的物品判断,这个墓葬的主人很可能是位富有的商人,他在世时以骆驼、马为运输工具,往返在丝绸之路上,进行商品贸易,死后也将伴随他一生的骆驼和牵驼人带入了坟墓,在阴间长久相伴。

B、墓葬反映主人生前生活场景

1972年在敦煌城东的苏家堡出土了一座唐代墓葬。这座墓葬损毁严重,但出土的部分器物却较为完整:三彩陶器、粉黛蚌壳、开元通宝、马俑铅蹬、绘画用具,此外墓葬墙壁上还有一幅壁画,依照墓的规模大小和结构判断,此墓是一座双室男女合葬墓。由该墓中出土的唐代开元通宝的钱币可知,此墓系唐代开元时期的墓葬。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墓葬中出土的三彩陶器,说明那时的唐三彩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而粉黛蚌壳做工,非常精致,敦煌地区比较干燥缺水,不生产蚌一类的水产品,很有可能是从外地流入敦煌地区的。这也表明墓葬的女主人生前十分爱美。留存的三副马蹬说明当时敦煌金属冶炼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有绘画工具则表明墓主人生前喜爱绘画。这些东西在一般老百姓的墓中是见不到的。此外,在敦煌出土的其他墓葬中还出土了单耳陶罐、单耳红陶流、彩绘陶俑等随葬器物和大量的墓葬装饰花砖。

C、模印花砖的内容是唐代敦煌的历史见证

汉晋以来,佛教兴盛,人们相信现世,更相信死后的来生,因而多有名门望族,大兴土木、兴建墓地成风,而花砖的大量出现,则是崇尚厚葬的产物。在敦煌至今,已先后从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上万块花砖,而且至今仍然在不停地出土。这些花砖造型别致、图案优美、质量完好,显示出唐代的制砖技术和花砖工艺达到了敦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出土的花砖图案有卷草纹花砖、莲花纹花砖等图案,在这些出土的唐代花砖中,则以敦煌佛爷庙唐代墓葬中出土的一组四块“骑士出行图”和“胡人牵驼图”最为著名。在这处墓葬中“骑士出行”与“胡商牵驼”相间,自墓门外左侧壁始重复排列,依次通道、墓室四壁至墓门外右侧壁,形成左入右出形式,布列成骑士跨骏,商旅成队的长阵,气势很是壮观。在这四幅图案中,两幅是骑士出行图。每幅画面上都有两位骑士骑马,腰挂宝剑,手举旗子,而图中骏马则四足腾空,矫健奔驰。在两幅胡商牵驼图中,每幅图中都有一位胡人牵着一匹骆驼,骆驼身上背负沉重的货物,在干涸的沙漠中艰难跋涉。胡人的装束打扮呈现出浓烈的异域风情。马和骆驼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地域环境中对交通工具的必然选择。胡人在汉代以前是对我国古代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族人民的称呼,汉代以后专指一切外国人。包括敦煌在内的河西走廊一开始就是中国文明和中亚、印度、地中海文明交融的必经之地,敦煌更是中原通向西域各国的前哨。当时的唐王朝十分重视和积极鼓励对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唐太宗于647年设立了安西四镇,使东西贸易和文化的交流有了可靠的保证,从贞观年间到开元、天宝年间,大批西域胡人来到河西,特别是敦煌,更成为胡人的聚集地,出现了“兴胡之旅,岁月相继”的局面。西域胡商携带大量珍珠宝器来到中国,换回大量丝绸,在中国丝绸外运过程中,胡商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这一组四块花砖除了起到装饰作用外,也是墓主人对精神世界的寄托,花砖上的内容与墓主人的职业、身份、地位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同时这也是唐代敦煌地区胡商聚集,贸易繁荣的历史见证。

D、敦煌唐墓多为空墓之谜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敦煌发现的众多唐代墓葬中,有数量颇多的空墓。也就是说这些墓室中没有尸体。这是什么原因呢?敦煌青年文史学家、敦煌博物馆副馆长李岩云给记者透露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认为:繁荣的极致就是没落。唐王朝的繁华与兴盛也如昙花一现,从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之后,开始由盛转衰,也难以达到前期的鼎盛。唐王朝的中后期,直到五代时期,敦煌地区先后被吐蕃、西夏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统治,加之唐代以后,敦煌地区的历史地位开始下降。随着海路交通交流的发展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特别是远洋运输能力的加强,通过海路的贸易和政治、经济、文化与艺术的联系加强了。陆上的丝绸之路逐渐废弃。李岩云分析,敦煌为数不少的唐代空墓的出现,从年代看是在唐时吐蕃入侵敦煌稍后,这在唐代中晚期是敦煌唯一的一次战乱,只有战争才能让人们放弃造价不菲的坟墓,放弃对来世的美好憧憬,背井离乡,离开敦煌。

新闻推荐

印度锡金强震中国西藏受伤 亚东县7人死亡23人受伤 交通水电通信一度瘫痪 亚东中学停课

9月19日,在西藏亚东县城的一个临时安置点,受灾群众在盛饭。新华社照片据新华社电 记者19日从民政部救灾司获悉,印度锡金邦6.8级地震目前造成西藏7人死亡,23人受伤。...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敦煌的唐代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