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七彩长虹升起的地方

兰州晚报 2010-11-15 00:37 大字

第在循化县南文都乡麻日村,距西宁市163公里,是集宗教与藏式建筑为一体的景点。麻日村位于夏当山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有小河自南向北流注黄河。穿村而过的公路,连接循化积石镇和黄南同仁县。

十世班禅大师不仅受藏族同胞爱戴,同样在省内外,广受各族群众的爱戴,故居现已成为旅游观光者和佛教徒的朝拜之地。大师一生致力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佛法兴隆,广受国内外和平人士的爱戴和尊敬,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文都班禅故居瞻仰朝拜。

据循化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班禅故居是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出生的地方。民国27年1938年农历正月初三日,大师诞生在此。 

故居共分三院,东院为停车场、杂物房、仓库等,西院为班禅大师旧居。东院为两层的藏式楼房,楼北正中为大师颂经的佛堂,内有班禅大师的佛像,左侧为大师的卧室和会客房,整个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极具藏族风情。

据当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大师故居占地6亩,建筑面积约2552平方米,属于典型的藏式庄廓建筑。北侧有座古朴典雅的建筑便是十世班禅大师降生的老宅,老宅厨房靠柱子挂满哈达的地方,是当年的老火坑,也是班禅大师的降生地。

大师不仅受藏族同胞爱戴,同样在省内外,广受各族群众的爱戴,故居现已成为旅游观光者和佛教徒的朝拜之地。由于大师一生致力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佛法兴隆,不仅受藏族同胞的敬仰,同样广受国内外和平人士的爱戴和尊敬,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文都班禅故居瞻仰朝拜,缅怀大师几十年如一日,坚决反对一切分裂主义行径,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增强民族团结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弘扬大师爱党爱国爱民爱教的领袖精神,大师故居于1997年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和激励一代代人。

循化县县长韩永东告诉记者,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群众瞻仰朝拜和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需要,近年来县上投资近200万元建成了占地2500多平方米的大师故居广场,不仅美化了环境,提高了大师故居整体品位,而且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了大师故居的影响力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在大师故居的佛堂门上方挂有“河源须弥”的匾额一方,两边配有“九曲安禅爱国早传拒虏,八荒向化护教所以宁邦”的楹联,这是对十世班禅大师一生伟业的最好总结。据循化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班禅大师故居现已成为旅游者参观和佛教信徒的朝拜之地,是外界认识循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功 勋

大师一生爱教爱国,光明磊落,备受藏汉各族人民尊崇。 

据《循化史话》记载:十世班禅大师祖籍西藏萨迦,元初迁来循化,明代起世袭百户,清末升为千户,管辖“文都七族”。“班禅”的全称叫做“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活佛转世系统之一和藏传佛教两大领袖之一的称号。“班”是古印度梵文“班智达”的略称,“禅”是藏语“大”的意思,“额尔德尼”是满语“珍宝”的意思。十世班禅法名为“确吉坚赞”,即“法幢”的意思。 

1941年,年仅3岁的乳名为贡保才丹(音)的一个农家孩子被选定为十世班禅的转世灵童。

国民政府于1949年6月3日正式颁布命令:青海灵童贡保才丹(音),慧性澄圆,灵异夙著,查系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特准继任为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

同年8月10日,十世班禅举行坐床典礼。

第十世班禅大师先后担任过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重要职务,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杰出的佛教领袖。

大师始终以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为己任,一生奋斗不息,特别是在推动西藏和平解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大师更是表现出旗帜鲜明的爱国主义立场和高瞻远瞩的政治视野,邓小平同志称赞他是“我们国家最好的爱国者”。

1989年1月13日,十世班禅大师离开拉萨,前往日喀则,主持第五世至第九世班禅合葬灵塔的开光典礼。1月22日,在班禅大师亲自主持下,灵塔的开光典礼隆重举行。典礼结束后,班禅大师又主持了一系列佛事活动,因操劳过度,心脏病突发,于1989年1月28日在日喀则圆寂,享年51岁。

转 世

在循化县城西南15公里处,有一个人口不足万人,且98%以上为藏族人口的民族乡——文都。据循化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文都在藏语里是“牛犊山下部”之意,旧时称为“边都”,是古代青南通道的咽喉重地。麻日村位于夏当山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有小河自南向北流入黄河。穿村而过的公路,连接循化县城和黄南州。在班禅大师故居庄廓内,一棵参天古树,郁郁葱葱,高耸挺拔。

有诗这样写道: 

地灵人杰寓呈祥,河源须弥自永昌;

爱国爱教渡众生,英名禅心乾坤扬。

故居庭院中,有一棵高大茂盛的神树引人注目。据说,当年第十世班禅大师就是在这棵树下被确认为转世灵童的。

据藏族民间传说,正月初三是个吉祥日子,早晨,麻日村上空祥云缭绕,古公才旦家门前的那棵老杨树上,传来了清脆悦耳的布谷鸟的叫声。午后,天空升起了七彩长虹,高高地悬挂在古公才旦家的房顶和布谷鸟停过的大树上,还有一股浓郁的松柏檀香味弥漫了整个村庄,这天,一个健壮的“西勒”(藏语男娃之意)降生了,七天后取名为贡保才丹,这个“西勒”就是后来的十世班禅大师。

文都大寺

翻过夏当山,就到了离班禅故居不远处的文都寺。这是大师幼年出家学经的母寺。该寺于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由宗喀巴大师弟子东宗喜绕坚赞创建。现建有十世班禅大师纪念塔,气势宏伟、精美壮观,具藏传佛教风格。 

文都寺对面的智登山上原始云杉林,郁郁葱葱,将寺院衬托得格外幽雅。文都寺院是大师早年学经、受戒和回乡时进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1991年农历8月15日,建成大师纪念塔并举行开光典礼,纪念塔具有藏传佛教特色和藏式建筑风格,宏伟壮观,气势非凡。殿之东侧建有大师纪念馆,用石雕、图片、文字等形式介绍大师生平,常有信徒朝拜和旅游者观光。

据《循化县志》记载:文都寺是循化地区最大的寺院,该寺坐西向东,依山而建,背山农田连片,南为拉代村庄,东面照山为自然林区,一片苍翠。1958年以前,全部建筑占地80余亩,主体建筑有大经堂、三世佛殿、东科尔·多居嘉措灵塔殿(多哇赛东殿)、香维拉康、十一面观音殿(拉康萨尔哇)、称作勾仓拉康的弥勒殿、护法殿、森康、吉康等10座殿堂,房屋有300多间。

据《安多政教使》记载:“文都大寺吉祥法轮洲,初由噶希巴喇嘛喜饶坚赞建于水马年,噶希巴即宗喀巴大师弟子东宗喜饶坚赞,水马年即创建甘丹寺之前的水马年(1402)”。另据《如意宝树史》记载:“文都寺由噶希巴喜饶坚赞创建,由切扎巴拉开讲经说法之制,后由夏卜浪俄然巴所弘扬。”文中切扎巴系拉萨哲蚌寺郭莽扎仓桑洛康村之高僧,夏卜浪俄然巴传为四世班禅和四世达赖弟子。由此可见,文都寺建成格鲁派寺院当在明建文四年(1402),进一步完备于明末。

新闻推荐

印度37人丧生

据新华社电 印度北方邦巴道恩地区25日晚发生一起严重车祸,一辆满载葬礼吊唁者的面包车翻车后遭一辆巴士撞击,截至26日,死亡人数升至37人。北方邦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