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华社记者蒋芳蔡玉高孙丽萍我国南方地区持续暴雨广东

攀枝花日报 2010-06-29 22:55 大字

■ 新华社记者 蒋芳 蔡玉高 孙丽萍

我国南方地区持续暴雨,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地受灾严重,由此造成的内涝问题困扰城市。

专家说,虽然极端气候是造成此次涝灾的直接原因,城市治水能力潜在问题也由此“浮出水面”。

城市内涝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闪淳昌说:“以前提到城市洪水,多半是外洪、江河泛滥、山洪暴发,采取城市外围的河道沟渠建设和堤坝的加固应对。城市内涝一度不被重视。”

这种不重视和滞后带来的后果令人担忧。广州市在半个月里连续发生两次洪水漫城,1.3万辆汽车遭遇“没顶”之灾,更引发超亿元的巨额赔偿争议。在江西、福建、湖南等多个城市,市民的汽车、住宅、商铺遭淹,大水堵路、火车停开、储备粮受损等问题接连发生。

其他一些城市也存在同样隐患。近年,江苏省南京市在每年梅雨季节到来时,城市在大雨中屡屡成为“泽国”。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副局长郑永亮曾说,防涝成了每年夏季城市应急的“必修课”。

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大水堵路影响的可能只是时间与精力,但对难以数计的车主、商家是直接经济损失。

标本难兼

闪淳昌说,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爆发后,我国非常重视防治洪灾,在长江、珠江、黑龙江等“大江大河”修建了防洪设施。却忽视了城市内部、“小江小河”的排水排涝设施建设,城市排水泄洪能力不足,以致疲于应付涝灾带来的连锁反应。

印度计划委员会前委员基里特·帕里克认为,城市内涝问题是新兴经济体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点,首先,城市规划不合理,地下排水系统跟不上实际需求。其次,城市道路“硬化”,水泥路影响排水效果。三是城市中的草地、森林面积有限,难以承担城市排水的功能。多种因素结合起来,导致城市排水系统非常“脆弱”。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副主任程晓陶说,应进一步健全水灾应急管理体系,科学制定防汛应急预案;由于应急预案的实施需要短期紧急调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相关单位的责任义务与协调机制,以及应急预案的启动程序。

理念转变

事实上,我国城市治水理念正发生积极变化。这种转变首先表现在对民众利益的重视。

治水的基本思路也发生了变化。广州市三防总指挥部指挥、市水务局副局长欧阳明说,新时期广州治水思路将实现重大转变:一是从农村水利到城乡水务转变;二是从治理洪水到管理洪水转变。今后一段时间,广州将着力提高全市排水系统防洪排涝标准,进一步提高排水系统防洪排涝标准,并规范地下空间的建设管理。

一些新兴城区也开始重视城市治水基础设施建设,认识到在强化市政建设的规模、拓宽光鲜亮丽的街道、打造美轮美奂的人工街景的同时,城市防洪等基础设施同样刻不容缓。在苏州工业园区,原本所处地域水网密布、地势低洼,通过整体规划,深挖9米铺设直径2米的排水管道,使得园区在强降雨到来时仍然能从容排涝。

专家认为,水安全是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治水必须着眼于整个城市系统的安全,既要做好新城与旧城的衔接,又要放眼未来,充分考虑城市人口、城市建筑剧增等因素,提高管网建设标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新闻推荐

高温立法当为劳动者权益“兜底”

□邓海建近日,四部委联合修订并起草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目前意见征集已结束。意见稿规定,高温天气指地市级以上气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劳动者因高温作业中暑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