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给新冠病毒准备了4种死法

济南日报 2020-07-14 11:30 大字

人固有一死,无论是天王老子还是贩夫走卒;病毒也有一死,无论是艾滋病毒、乙肝病毒还是新冠病毒。人类给新冠病毒准备了四种死法。

一是毒死。新冠病毒能被消毒剂“毒死”,这种方式主要是消灭环境中的病毒。新冠病毒可以在体外环境中存活一段时间,不同的环境条件存活的时间不一样。一般而言,病毒在不同材质组成的表面可保持感染性长达2小时至9天。对于这些在环境中的病毒,乙醚、75%乙醇(也就是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剂和氯仿等脂溶剂灭活病毒。

病毒的包膜含有脂质成分,能被乙醚、三氯甲烷等脂溶剂溶解;过氧化物类氧化剂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使其变性,因而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不过,这些消毒剂在体内却没有作用,绝不能喝它们。它们不会杀死体内的病毒,却会伤害内脏。我们洗手时用的肥皂“杀”病毒也是这种原理:肥皂分子头部为亲水基;尾部为疏水基,即脂溶性(物质之间遵循“相似相融”原则),肥皂分子脂溶性部分与新冠病毒的脂质包膜结合,分解病毒,破坏病毒结构;在洗手的过程中,分解后的碎片随水冲走。暴露后的遗传物质(DNA、RNA)是非常脆弱的,自然环境和消毒剂大多都能“杀死”它们(使它们变性)。

二是热死。新冠病毒不耐高温,只要温度达到56℃,30分钟后就失去了活性,对人没有危害了。热对于病毒的灭活作用,主要是使病毒衣壳蛋白变性和病毒包膜的糖蛋白刺突发生变化,阻止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热也能破灭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类,使病毒不能脱壳,即不能释放出核酸(核酸释放出来才能产生下一代病毒宝宝)。但这可不意味着新冠病毒夏天就能被热死,因为晒太阳的温度和产生的紫外线强度都不够,所以并不能预防新冠病毒(COVID-19),夏天最多减弱活性,但病毒依然可以传播。听说新冠病毒能被热死,有的人可能会想,假设病人感染了,自己用高温蒸一下是否就能自净呢?那你就想多了……病毒感染人体后已经进入了人体细胞内,而人类是恒温动物,无论怎样加热,体内的温度都在37℃左右……所以在病毒热死之前,自己可能要热死吧。

三是“孤独”死。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简单到什么程度呢?它除了组成上述结构的物质外,几乎没有其他东西,因此不具备独立繁殖的能力,必须依靠宿主(比如人)的细胞里的物质才具有生命活动。因此一旦脱离宿主细胞,独立存在于外界,病毒就是一堆没有“感情”的化学物质,等待下一任宿主的临幸。这也是为什么疫情暴发期间,需要待在家中。因为誓要病毒受尽孤独,也不能与它产生孽缘。

四是被身体杀死。人类的身体不是吃素的。体内免疫系统由免疫因子、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和免疫器官等组成,他们组成一个天罗地网,通过多层次、逐步递进的防御途径将病毒清除,而一旦研发出疫苗,相当于人类掌握了核弹级武器。最终,经过艰苦、激烈而血腥的战争,不外乎几种结局:身体赢了,身体内的病毒都被杀光光,吃一堑长一智,人体对这种病原体也有了免疫力,但有的免疫力是终生的,有的是不稳定的;病毒赢了,既有确诊患者变为死亡病例;身体与病毒在某个时间点握手言和,达到一种共生状态,即病原携带状态,这个无明显症状但携带病毒的时间或长或短,有急性携带者,有慢性携带者,有潜伏期携带者和恢复期携带者。

身体与病毒的博弈结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患者个人身体状况、有没有给予及时而恰当的医疗支持等。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此前对报告的72314例病例的研究,患者轻/中症病例为主(80.9%),粗死亡率为2.3%(死亡人数占所有统计病例的比值)。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期间,各国死亡率有很大差异,比如截至3月底,欧洲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心意大利的死亡率为11%,德国1%。但不同国家之间不能简单进行比较,因为死亡率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核酸检测程度不一样(分母不一样)、对死亡的定义不一样(分子不一样)、患者情况不一样(如果一个国家主要感染群体是老年人,另一个国家主要感染年轻人,两国死亡率自然不同)。(摘编于丁香医生 作者张小乙和阿源老师)

新闻推荐

意大利冰川穿上“防晒衣”

本报讯为防止气候变暖令冰川萎缩,意大利一家企业为境内阿尔卑斯山部分冰川穿上“防晒衣”。法新社20日报道,从2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