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十届葫芦文化节成功举办“葫芦光岳楼”成焦点

齐鲁晚报 2016-11-23 00:00 大字

本报聊城11月22日讯(记者杨淑君)11月18日至20日,为期三天的中国(聊城)第十届葫芦文化艺术节在水上古城楼南大街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商家、葫芦爱好者到聊城进行葫芦文化产业交流。

据悉,此次葫芦文化艺术节以“畅游葫芦之乡,品味葫芦文化”为主题,精品葫芦展、精品葫芦大赛、葫芦交易会、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也相继举办。据介绍,今年的葫芦文化节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主体多元化,本次葫芦节汇聚了葫芦种植户、葫芦加工户、葫芦工艺美术大师、葫芦文化研究学者、葫芦产业发展相关企业及部分地区文化协会的代表,是一次国家级、综合性的葫芦文化交流展示盛会。二是交流广泛化,来自政府、民间、媒体、企业、专家等各领域人士将进一步探究葫芦工艺,交流葫芦产业发展经验,整合资源、共赢合作。三是形式多样化,本届葫芦文化艺术节将以葫芦交易会、精品展、葫芦主题文艺演出等形式推广葫芦产业项目,传承传播葫芦文化。

记者在葫芦文化节现场看到,现场摆满了各种工艺葫芦,还有葫芦茶具、葫芦笔筒等用葫芦加工成的各种器具用品。在现场,记者还看到了一座仿真的“光岳楼”——全部用葫芦皮和葫芦梗做成。制作人马元峰来自聊城冠县,他自学绘画,上班之余自己种植了1亩葫芦,为了参加此次葫芦文化节,他耗时两个半月,用了25个葫芦,临摹上面的字迹,按照千分之一的比例,制作了这座“光岳楼”。“最难的是上面的屋檐”,马元峰说,除了要找到厚度、形状差不多的葫芦,还要在上面刻出纹路、再用砂纸打磨。除了屋檐,下面的底座做起来也耗时费力,厚度仍然要求相近,每三层固定两天再压平。“看着自己做成了,仍然很欣慰!”马元峰高兴地说。

“看!光岳楼!”葫芦节开幕当天,附近学校的老师组织了孩子们到葫芦节参观后,写观后感。马元峰的这个作品也赢得了孩子们的啧啧称赞。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东昌葫芦更是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中国葫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东昌府区是全国最大的葫芦种植、加工基地,被文化部授予“中国葫芦雕刻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已形成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环节的完整产业链,相对于去年种植总面积8000亩的规模,今年的葫芦种植总面积更是近万亩,约占全国60%的份额,葫芦加工企业千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年销售额近3亿元,产品远销美、英、韩、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国内首部对葫芦文化进行系统研究的《葫芦文化丛书》将出版发行。

马元峰(左一)和他制作的“光岳楼”。记者杨淑君摄

新闻推荐

婴儿长发浓密吹干需一小时

新加坡一名婴儿出生时便拥有一头秀发。因为小家伙的头发太过浓密,甚至被路人怀疑戴了假发。这个名叫希瑟·瑟娜的女婴头发天生长得浓密旺盛,才出生几个月大,头发却已疯长到了6英寸(约.厘米)长,吹干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