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淋漓的时代
孟子说养气,而要养气,就需要走进原典。《左传》就是原典,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典。
我读《左传》,很喜欢。觉得它与《史记》不一样。《史记》更像文章,完整、恣肆、飞扬。《左传》不像文章,更日常化。如果说,《史记》更像研讨会上的精彩发言,庄重、严肃,有头有尾。而《左传》则是家常聊天,两三知己,随意聊来,没有刻意的安排,没有起承转合,就那么一任自然。但正是这个自然,使它更加元气淋漓。
我喜欢《左传》,就喜欢它那个“自然”——道法自然!
我这几年越加不喜欢阅读当代人的文学作品,就是因为那里没有元气,甚至没有“气”,有的只是名和利。阅读当代那些作品,不但很难养气,而且经常泄气。这个文化消费时代,大家活得都太明白了,太清醒了,一个个那么的聪明。但《红楼梦》说: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有时候需要一点笨,一点迂,气才可以养而致近源头而居者,断难流离。我们必须溯流而上,虽然很吃力,很艰辛。
近几年,有一种无聊感、无力感。因为这是消费的时代,真正的文化创造不被人理解,没有尊严感,没有进一步的力量。瓦釜雷鸣,黄钟毁弃,我们还能有一个好的创造心态吗?当然很难,但再难,还得逆水而上。
《史记》不就是这样写成的吗?我感动于它的郁勃不平,它的低回婉转,它的仰天长啸。
《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前段时间,看CCTV中国民乐大奖赛,一位来自新加坡的评委,说节目北方的太多,太闹。他批评说,北方的节目生猛,喧哗。他建议能不能声音低一点,婉转一点,有韵味一点,更加艺术性一点。他的观点当时引起了我的反感,甚至愤怒,可过后想一想,偏见之中不乏洞见。艺术的魅力还在涵泳,还在余味,相比南方艺术,我们北方的确实有点太吵,尤其西北的。
古人讲,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不是没有道理的。江南艺术家的格调、韵致,是我们缺少的。如西北文学艺术在自己的豪放、雄浑之中,能有一点江南的味外之味,应该是走向大家之捷径。
几次下江南,慢慢地才懂了一点江南的美。以前读陈从周先生的苏州园林文字,很容易滑过,而无法体味那种特有的韵味。如今读来,宛若嚼橄榄,才觉出一点味道。徐志摩的文字太腻、太滑、太浓,这就是那种典型的江南才子气。鲁迅不喜欢,我亦不喜欢。但北方的人,文字容易豪放、粗放而至于口号,也是我们应该警惕的。喜欢昆曲,好多年了,喜欢的就是那种温婉,婉而不腻。喜欢秦腔才一年,虽然从小就在秦腔声里长大。因为太闹;只有在人的情绪不佳时,才能接受。
《左传》就是很好的阴阳和谐之作,那应该是个元气淋漓的时代。
新闻推荐
兰州晚报讯成龙捐赠台北故宫的十二生肖兽首复制品要被拆除了,台北故宫院长林正仪22日证实了此消息。成龙捐赠的12生肖兽首复制品,目前放置在台北故宫南院主建筑物外广场,展示以来频遭民众质疑“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