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堵费”等于“出行顺畅”?
近期,北京市环保局、交通委在北京市政协召开雾霾治理问题提案办理协商会上表示,初步制定北京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方案和技术方案,目前正在组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论证。力争2017年底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
在治理拥堵方面具有示范效应的北京市,在限行限购政策实施多年后,仍然不得不面对日益加大的交通压力,其政策走向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正方
借鉴国外的经验并无不妥
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困扰北京多年,期间出台限行、摇号等治堵政策,但是收效甚微。如何控制上路车辆的数量,来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收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提高私家车出行成本,可以使一部分开车的人转而选择公共交通作为自己的出行工具。何况,目前北京拥有15条地铁线路,1020条公交运营线路,庞大的公共交通网覆盖了整个城区,基本可以满足广大市民的出行要求。
收取拥堵费,并不是北京首创。国外一些城市早已有相关的治堵经验,比如:新加坡采取按通行次数收费,伦敦按区域收费。北京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此方面的尝试并无不妥。
此外,据2014年北京PM2.5来源解析显示,机动车排放占比31.1%。征收拥堵费一方面解决了广大市民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对于治理北京城区的空气污染也将会起到积极作用。(李慕何)
反方
发展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才是上策
北京征收交通拥堵费,如果可以让一部分人选择不开车,不在高峰开车,不开大排量车,促使个人出行向公共交通转移,有效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缓解交通和环境双重压力,同时如果能够兼顾收费公平、花费透明,那么这个拥堵费就真的交得值。
但要看到,城市公交系统仍不完善,交通拥堵费能够一定程度上限制机动车的道路使用量,但有可能使得很多人出行难上加难。比如,就算乘坐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在高峰时期已经在超负荷运转,此时将难以承受被交通拥堵费“转移”的部分开车人群,更不用谈什么舒适度和人性化的考量了。
从城市的发展模式来看,应当优先发展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鼓励人们尽量选择效率高、成本低的公共交通工具,开车只作为出行选择之一。因此城市规划和管理者不应该只看到收取交通拥堵费、市内停车费等价格杠杆作用。治理拥堵还有很多方法,包括各种政策、规划等手段。比如,在地铁附近修建多层停车场、放开拼车、合理设置红绿灯的间隔、错峰上下班等,让人们在增加驾车成本的同时得到其他的出行解决方案。否则,这个拥堵费,也仅仅是一种“税收”而已。
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新加坡一名16岁少年因在互联网上传播涉嫌侮辱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以及诋毁基督教的内容遭到指控。法官3月31日准许他以2万新元(约合9万元人民币)保释。被告余澎杉于29日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