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屋不扫”及“三岁看老”

合肥晚报 2015-11-13 20:37 大字

我们只谈人为损坏隔离桩的事——都是为了过路或做生意“方便”。一些人的自私在这里表现突出,无视交通标志的公益意义,也无视公众空间的普惠性,他的私利在此高于一切。他用损坏行为,完成了对公众利益的侵占。

不过,虽然笔者对此扣了个“大帽子”,但这种帽子对一些人而言,并无羞耻感。在我们的“传统思维”中,自古有一种邪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往细小处解释就是:一个村民他绝不敢损坏邻居家的院墙,但如果他将故宫墙砖拆回家盖了猪圈,却可能被视为一种荣耀。这种思维对应在损坏隔离桩上,也是类似的。所以,一般民众即使撞见了,也不便阻止这些人的恶劣行为。而管理单位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去时时保护这些隔离桩。事情到此就基本无解了。

树立隔离桩不难,难的是在一些人心中树立公益意识、守法意识等等。隔离桩的事情直接反映国民素质。我们应该对此表示羞愧。类似这样的恶劣小事情,渗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说,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总之,我们很大程度上“习惯了”。每到我们感觉不便的时候,顶多嘀咕几句,然后再准备迎接下一次不愉快。街头各种关于文明、法治的宣传,是可以作为一种浪费公帑的行为而取缔的,因为效果极弱。必要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参照新加坡的执法模式,对这类行为举起鞭子?

就这些事而言,我们作为中国人面对世界,是没有自豪的。因为真正文明的国度,是秩序井然的。还有一句古话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以此推测,那么我们的一些同胞,是不可靠的。因为他们阻碍了我们对文明进步的追求与实现,让我们在这个层面,根本无法与真正的文明国家并立。而这种自私行为所表现的心态,也不可能让我们指望其在公共福祉上有所作为。

将小事情的意义放大到这一步,是否略显夸张?但只要其中的道理不夸张就行。民间还有一种说法“三岁看老”,与“一屋不扫”异曲同工。就是说,我们自古对事物“起于青萍之末”就是高度重视的,这与外国传来的说法“蝴蝶效应”,都是一类的。所以,谨小慎微可能是全世界的共识。因此,我们还是从爱护隔离桩做起吧。

本报首席评论员 张小石   

新闻推荐

碧桂园·森林城市安徽区域媒体采风圆满结束

好似一座梦想之城,从碧波大海中拔地而起。碧桂园森林城市,这个传奇的项目,已经刷爆你我的朋友圈,占据各大主流媒体版面。全球火爆抢购、买房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