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峇峇”和“娘惹”
"峇峇"和"娘惹"婚礼。 "大娘惹"和"小娘惹"明朝(15世纪)受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大量东南沿海的华人移居到满剌伽(马六甲)、满者伯夷(印尼)和室利佛逝(新加坡)一带,他们大多原籍中国福建或广东潮汕,小部分为客家籍。华人在当地和马来人通婚后形成的混血后代男性称为峇峇(Baba),女性称为娘惹(Nonya)。这已经成为新马社会的一个特殊的族群。峇峇一词是闽南话向马来语借来的外来词;娘惹一词则源出闽南语“娘囝”(即娘子),意为妇女。马来语借闽南语的娘囝(lniaog nia),成为nyonya一词,后来又回传华人社会而变成“娘惹”。从闽南话传到马来语又传回华语,出口转内销,实在有趣!
娘惹文化既有马来文化影响(如膳食、衣饰、语言)也有华人传统(如信仰、名字、种族认同),形成独有的综合文化。值得一提的是,美丽温婉的新航空姐身上穿的制服,就是端庄靓丽的娘惹女装,脚上穿的嵌珠拖鞋是娘惹女鞋。在语言上,马来峇峇(娘惹)由于母亲不懂汉语,孩子与母亲一起学会了马来语,但峇峇(娘惹)所讲的马来话,与标准马来语不尽相同。其一,峇峇(娘惹)马来语夹杂许多闽南方言;其二,峇峇(娘惹)把许多马来语发音作了改变;其三峇峇(娘惹)用汉语语法来讲马来语。这种特殊的峇峇(娘惹)马来语自成系统,称为峇峇语。
娘惹还是美食的代名词。据说新马来的华裔女子个个都是烹饪能手,娘惹把中国菜肴烹饪方式与南洋香料完美结合,做出的菜肴自成一派,叫做“娘惹菜”。娘惹菜既有中国菜的内蕴,又有马来菜的特色,集两种烹饪特点而呈现出一种新的口味,融会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种风味,口味浓重,所用的酱料都由起码十种以上香料调配而成,令人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喜食甜品的人也可以在娘惹菜中找到知音,由香蕉叶、椰浆、香兰叶、糯米和砂糖精制而成的娘惹糕甜度适中,嚼劲十足,非常有名。
新加坡在前几年曾播出过一部影响力非常大的华语电视剧《小娘惹》,掀起了一阵收视狂潮,刮起了一股娘惹风,被誉为新加坡的《大长今》。该剧以绚丽多彩的娘惹文化为背景,讲述一名善良女子月娘的奋斗史。在剧中,“香菇豆酱焖猪肉”是上镜率、好评率最高的菜,无论是德高望重的陈家老太太还是月娘的后代,吃到后都赞不绝口。
前不久刚刚辞世的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就是娘惹的后代,李母是个名副其实的娘惹,曾出版过娘惹食谱,多年后,李光耀的侄女李雪梅更新了祖母的食谱,重新出版,至今畅销不衰。
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娘惹是一道独特而绚丽的文化风景,虽跟传统的中华文化接近,但又多了些热带民族的异域风情,绚丽多姿。(钱伟)
新闻推荐
新华社雅加达7月11日电 (记者 周檬 郑世波)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官员11日表示,东盟愿继续加强同中国紧密合作,推动双方关系迈向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