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精选填埋物降低填海造地污染
填海造地在新加坡已经有超过一个世纪的历史。如今来到新加坡的游客,或许会注意到,在新加坡河汇入滨海湾蓄水池的地方不远,有一座历史建筑叫做红灯码头。经过填海,早期的滨海湾如今形成了一个水库。对面的滨海湾金沙、滨海花园和如今以蓝色摩天大楼为标志的新金融区,都曾是大海。
在填海造的地上建植物园
整个新加坡的陆地面积在上世纪60年代一度只有581.5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在过去大约50年的时间里,新加坡的陆地面积增加了100多平方公里。
新加坡的填海项目成功之处,在于注重与市政规划的配合,差不多每一块填出的地都有超前的规划,而且也不会因为填海造的地珍贵就全部用于建设高楼大厦。
滨海湾填海形成的陆地与原来的海岸相接,再加上一座桥,在新加坡河和加冷河的入海口处形成了围绕着水库的一圈陆地。进入21世纪之后陆续根据规划建设和开发,形成了如今著名的环绕滨水景观,也使得新加坡核心商务区的整体层次得到升华,成为新加坡市政规划和建设著名的大手笔之一。
滨海湾填海形成的陆地可谓寸土寸金,但新加坡却在此规划了一个占地面积巨大的新植物园,就是如今的滨海花园。虽然刚建成不久,但已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樟宜机场的不断扩容得以实现,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由于规划地点在新加坡岛的东岸。
根据最新的一份规划,新加坡的陆地面积到2030年会增加到约766平方公里,通过填海等办法增加的土地面积将达50平方公里。未来可能的填海造地项目仍主要是在南部沿海的岛屿上,包括一些岛屿的连接扩充。作为石油化工基地的毛广岛未来可能会加以扩充,很可能用于工业项目;如今作为垃圾填埋场的实马高岛未来也将随着垃圾焚烧发电的废弃物堆积在这里而变成更大的一片陆地。
竭尽所能降低环境破坏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填海使用的填料主要是削平的小山和航道清淤的固体物。
在填海上新加坡也曾尝试不同办法,如结合水泥、石块、沙袋和织物层的办法,一层一层组合不同的物料,经过试验之后付诸实施,能够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物渗漏的作用。
一些地方采用的是再造的沙滩,如东海岸一带,虽然有的地方是填海造地,但仍有沙滩,可以供人游玩。
实马高岛的防护措施是一个闻名遐迩的例子。这是一片通过筑造防波堤圈起来的浅海,用于倾泻垃圾焚烧后的废弃物。为了防止污染,新加坡采取的办法是在防波堤中加入了一层保护膜将废弃物与海水隔离,并在附近留下井管,以便抽取样本监测水质。
当然,如此持续长期的大规模填海对于沿海的生态也不可能没有影响。一些人认为新加坡的海岸改变部分导致了珊瑚等生物的减少,填海的土石难免也会流失一些,造成附近的海域水底能见度下降。
不过,总体而言,新加坡对于污染和环境影响的控制尚算成功。新加坡也注重依赖技术手段,投入资源用于湿地保护,甚至在实马高岛成功地恢复了一部分红树林。而这些,都有助于弥补因填海造地所带来的环境不利影响。 据《国际先驱导报》/陈济朋
新闻推荐
根据新加坡总理公署18日的最新公告,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的病情进一步恶化,目前病情危重,并继续在ICU病房接受治疗。此前一天,总理公署发表公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