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要求市民会说英语900句

兰州晚报 2010-06-23 07:56 大字

据《华商报》报道  从今年起,西安计划用10年时间初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城市人口达1000万以上。西安市文明办、市社科院近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市民人文素养培育对策研究》下文简称“对策”提出了基本标准。

对策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实施外语口语培训、再教育经费补偿制度。广泛开展认识、能说、会写500个繁体汉字和900个英语词句活动,争取一半市民达到要求,使80%的普通市民能对外国游客进行简单景点介绍。

市民看法

会说900句英语有压力

“除了政府要努力,市民才是西安建国际化大都市的加速器。”西安市民苗建伟说,看到西安市文明办的“国际市民”建议,作为市民,感觉也有些压力,比如一半市民要学会900句英语。

苗建伟和一些市民认为,西安建国际化大都市,需要跨过5道门槛。这5道门槛是:移民之城、国际性会展之城、服务之城、传媒之城、创业与人居之城。

刚从新加坡留学归来的姜硕说,国际化大都市需要国际化人才,外来人才的加入与常住暂住人口的增加、移民的速度是同步的,而外国人的多少成为衡量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指标,西安要加强吸引国际性人才,跟外国大都市抢人才,变成移民之城。

关于市民素质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匹配问题,有的市民说:“市文明办、市社科院提出的建议非常好,但在具体的实施细节上,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论证、推敲,比如随地吐痰、乱丢垃圾、闯红灯罚款,谁来罚,罚款使用如何监督;市民去哪里学外语等。不过,相信不久后,会有相应的实施方案出来。”

专家建议

要向“国际人”转变

“建国际化大都市,市民在观念和行为上,首先要从西安人向国际人转变。”西安市社科院研究员张永春表示,市民需要树立“我是国际人”的强烈意识;按照国际人价值导向和标准,在思维理念、爱岗敬业、尽忠职守等方面树立“国际人”的意识,产生“国际人”的言行。

张永春称,市民需要自觉按照国际礼仪接人待物,言行举止按照国际惯例行事;市民应对旅游和长期居住的国际人员采取欢迎和友善的态度,这样城市的现代性与国际性才能增强。

张永春表示,在国际化大都市里,大多数市民应该学会说外语,这样不仅能吸引国外大型企业对本地的投资,又能推广本地特色资源。

新闻推荐

布拉特:没收到官方申请

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足球赛在8月11日于新加坡开打。对于中国申办2026年世界杯,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表示,至今他还没有收到来自中国足协方面的任何官方申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