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典战例》
上期提要:为了降低风险,斯大林使出了一个妙招,他最初发给阅兵指挥部的命令是要在11月7日上午10时开始阅兵,但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却把阅兵活动提前到上午8时开始。因为上午8时,莫斯科的天还没完全亮,德军飞机即便来袭也很难看清目标。
尽管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并不适合飞行,德军飞机还是强行起飞了,当它们接近莫斯科上空时,遭到苏军歼击机和高炮部队的猛烈阻击,甚至有多架苏军“米格—1”歼击机直接撞向德军飞机。结果,没有一架德军轰炸机能飞到红场上空,倒是有25架飞机被苏军击落,剩下的机群只好悻悻地逃回基地。
曾参加莫斯科战役的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在谈及1941年红场阅兵的意义时说:“对苏联军民而言,这次阅兵是出乎意料的,也是激动人心的。虽然形式上是一次传统的阅兵,但个中意义截然不同,它展现了苏联人民对法西斯的蔑视。尽管胜利还很遥远,但人民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对法西斯分子来说,这次阅兵却像是晴天霹雳。”
在1941年最后的几周里,德军还能对莫斯科发起攻击和轰炸,但顺利完成红场阅兵的苏联红军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远东和西伯利亚赶来的援军也陆续充实到前线。到12月初,苏军在莫斯科前线的兵力达到110万人,拥有7652门火炮、774辆坦克、1000余架飞机,尽管苏军的实力仍弱于德军(170万人、1.35万门火炮、1170辆坦克、615架飞机),但已具备了反击的实力。
1941年12月6日夜,苏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德军发起反攻。此时莫斯科地区已被大雪覆盖,苏军使用的T—34/76、KV-1等坦克采用了较宽的履带,能在厚厚的积雪里开行,这一有利条件使苏军坦克在战斗中占尽便宜。苏军还有大量摩托雪橇部队,他们以连为单位,经常趁夜潜入德军后方,袭扰补给线,焚烧德军存储的物资,当大股德军赶来援救时,苏军连队就搭乘摩托雪橇迅速脱离,令德军苦不堪言。
除了苏军发动的袭扰和反攻,莫斯科地区的极寒天气也令德军饱受煎熬。德军元帅冯?包克的战斗日志记载,当时的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左右,且频繁刮起暴风雪,缺少过冬衣物的德军因伤冻而大量减员。据统计,到莫斯科战役结束时,被冻死冻伤的德军约有10万人,这还不包括那些因为严寒而患上肺炎、流感等疾病的官兵。
经过浴血奋战,到了1942年2月,苏军已将德军打退到距莫斯科100千米至250千米的区域,德军损失了50余万人和大量技术兵器,遭受了二战中第一次重大失败。为此,希特勒撤换了包括布劳希奇、包克、古德里安在内的35名高级将领。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军“无敌”的神话,苏军所取得的胜利也令同属反法西斯阵营的英、美两国意识到,苏联是必须团结的对象。
苏军“红色堡垒”战至最后一刻
1942年初,苏德两军围绕重镇塞瓦斯托波尔展开惨烈攻防战
2015年4月,俄罗斯与乌克兰合拍的电影《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上映,尽管两国因领土问题关系冷淡,但共同的二战记忆仍维系着两国民众的情感。二战期间,苏德爆发长达247天(一说250天)的塞瓦斯托波尔(简称塞城)争夺战,尽管苏军最终失败,却让德军付出巨大代价。在这场战役中,苏军中的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并肩作战,谱写了壮丽的英雄史诗。
战前态势
1941年9月,德军占领基辅(今乌克兰首都),夺取苏联最重要的工业区乌克兰,苏军退守克里米亚半岛。被称为“黑海钻石”的克里米亚极具战略价值,特别是位于半岛南端的塞城是著名的海军基地,它曾经历无数战事,城市也在战火中逐渐演化成一座要塞,大量堡垒、壕沟和隧道环绕市区。集结在塞城的苏军不仅可以北上乌克兰,还能派遣舰艇飞机袭击罗马尼亚港口和油田,威胁德军后勤补给线。
为了消除这一威胁,同年10月,希特勒在指挥进攻莫斯科战役的同时,另行组建第11集团军,由曼施坦因上将指挥,目的是消灭集结于塞城的苏军重兵集团,夺取整个克里米亚,确保南方战线的稳定。新成立的第11集团军下辖两个德国步兵军和一个罗马尼亚山地军,总兵力约35万人,拥有100多辆坦克、700多门火炮和一批重型迫击炮,他们还得到里希特霍芬指挥的第8航空队的全力支援,后者掌握着黑海的制空权。
面对强敌,苏军也积极完善塞城的防御措施。1941年11月初,苏军组建塞城防御指挥部,海军中将奥克佳布尔斯基担任司令员,滨海集团军司令员彼得罗夫少将担任分管陆地防御的副司令。开战之初,塞城的苏联守军有5.2万人,配备火炮350门、舰艇37艘和若干坦克,后来又有大批军队经海路运输上岸,有效提升了防御力量。
苏军围绕塞城建立三道防线,后来为便于指挥,防线又调整为四个防御地境(苏联军事术语),每个防御地境分成前沿防区、主要防区和后方防区等三部分,能够持久抵抗。苏军设在塞城外围的“斯大林”“西伯利亚’,“高尔基—I号”等炮台都配备了305毫米口径的巨炮,炮台外层都用200~300毫米厚的装甲板整个包裹起来,炮台下面有三层混凝土隔层。此外,苏军还将要塞的大部分弹药存放在城南的“库拉贝”地下弹药库里,安全系数极高。
战役经过
经过1941年10月和11月的几次试探性进攻后,12月17日,德军从南北两翼对塞城发起“向心攻势”。但德军遭到苏军炮台的猛烈轰击,苏军狙击手也不时前出袭杀德军指挥官,战至26日,德军仅向前推进了不到20千米,塞城主要阵地都在苏军手里。更令德军头疼的是,苏联第51、44集团军相继在克里米亚半岛东部登陆,威胁德军后方,另有2.3万苏军冒着德军空袭抵达塞城,这些都使得德军攻势难以为继。
1942年1月,筋疲力尽的德军暂停攻城,转而掘壕据守,阻止外围苏军与塞城守军会合。此时,苏军已在莫斯科城下扭转战局,不可一世的德军被向西击退约200千米,苏军感觉实力有所恢复,决定组建克里米亚方面军,以解塞城之围,继而将德军赶出克里米亚。
2月至4月,苏联克里米亚方面军向包围塞城的德军发起猛攻,但德军依托优势空军、炮兵火力守住阵地,而苏军却因盲目实施“人海战术”,徒然损失大量人员装备而没有任何收获。趁着苏军有生力量被严重消耗,5月8日到15日,德军发起反攻,苏联克里米亚方面军几乎全军覆没。这样一来,塞城守军就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
到1942年5月底,德军拿下大部分克里米亚土地,曼施坦因终于可以腾出手来专门对付塞城。鉴于上次进攻的教训,德军决定改用“火力换人力”的战术,在区区500平方千米的战区集结1300余门火炮,曼施坦因甚至向总参谋部要来堪称“世界炮王”的“多拉大炮”,该炮重达1350吨,宛如一艘“陆地驱逐舰”,它所用的800毫米口径炮弹能击穿近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
下期看点:1941年12月8日,就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的同时,日军同步发起进攻美属菲律宾殖民地、英属马来亚殖民地的战事。其中针对马来方向,日军采取陆海并进的方式,已进占法属殖民地的日本近卫师团从陆路入侵泰国,沿克拉地峡南下,另一路是山下奉文中将指挥的第5、18师团,在以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指挥的南遣马来舰队掩护下,在哥打巴鲁(马来亚)、北大年(泰国)和宋卡(泰国)登陆。
新闻推荐
1月1日,在伊朗德黑兰,一名男子手持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的肖像参加苏莱曼尼遇难周年悼念活动。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