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新身高”和珠峰冰川的“前世今生”
以下文章来源于i自然全媒体 ,作者宋宜
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新高程,举世瞩目。
8848.86米,这一世界之巅的新高度将写入未来的教科书。
远眺珠峰
中国自然资源报首席记者 王少勇 摄
2020年5月底,2020珠峰高程测量完成了外业测量任务,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承担高程数据处理任务。(记者 王少勇)珠峰冰川的“前世今生”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处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多年积雪堆积形成自然冰体,这些冰体以错落分布的高峰为中心,整体呈辐射状分布,形成了中纬度地区特有的山地冰川。
喜马拉雅山主脉大致呈东西向延伸,沿主脉南北两侧辐射状展布许多条规模巨大的冰川,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有18条。例如北坡的绒布冰川、康雄冰川以及南坡的孔布冰川等,这些大冰川与其他刃脊和卫峰上的多条中小型支冰川组成了雄伟的冰川群。此外,现代冰川还形成了许多奇特的景观,例如受到许多探险家与摄影家们青睐的冰塔林。由于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不同、融化温度不同导致冰体密度的不同,使在冰川表面形成一些裂缝和裂隙,这些纵横相间的裂隙如刻刀将冰川分割成一个个冰块,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使得裂缝融化,慢慢地形成一个个耸立的冰塔。一座座高耸的冰塔似大自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矗立在冰川之间,形态万千,神秘莫测。
喜马拉雅山脉在第四纪发育有远比现代冰川规模更庞大的山地冰川,这些冰川在重力等作用下能够发生一定的运动。冰川运动赋予了冰川活力,使它所到之处留下许多景色奇丽的冰川地貌。
在珠穆朗玛峰地区,冰斗、角峰、冰川U形谷地、冰碛垄等冰川地貌屡见不鲜。冰川中冻结在底部的砾石在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周围岩石会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冰川源头和冰床的岩石被破坏并且随冰川运动被带走,使底部逐渐成为洼地。这种过程反复进行,岩壁不断被侵蚀后退,洼地逐渐扩大与加深,原来的小洼地被刨蚀成三面环山宛如围椅状的冰斗。在珠穆朗玛峰7800米的位置上的西库姆冰斗就是珠峰上“颇有名气”的冰蚀地貌。平缓、宽广的西库姆冰斗是登山队员从东南坡登珠峰的首选上山路,但其中巨大的裂缝也为登山队员增加不少阻碍。当冰斗后壁不断后退,由多个冰斗包围的山峰会形成尖金字塔形的山峰,即为角峰。珠穆朗玛峰本身就是一座高出雪蚀冰斗底部达300米的角峰。当冰川占据以前的河谷或山谷后,由于冰川对底床和谷壁不断进行拔蚀和磨蚀,谷地变直并加深、加宽,谷壁变陡,谷底变平,冰川过后遗留下的横剖面变为“U”字形的山谷,即为冰川U型谷。冰川U型谷与常见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河谷不同,通常U型谷谷底更平且谷壁上留有冰川擦痕。
除了上述冰川的侵蚀作用,冰川在运动过程中还可以将所携带和搬运的碎屑在冰川消融区堆积下来,形成冰碛垄等冰川堆积地貌。例如在珠峰地区绒布河谷中就有典型的冰碛地貌发育,由于过去发生过多次冰期与间冰期的更替,绒布河谷也发育多期次的冰碛地貌,为珠峰地区冰期序列及冰碛地貌的演化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如今,珠峰地区冰川编目以及遥感影像等资料显示,随着全球变暖趋势日渐严峻,冰川正在逐渐分裂和消融。有研究表明,至2035年,珠峰南坡、北坡冰川面积将分别减少22%与18%。因此,保护环境,减缓全球变暖趋势仍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宋宜)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原标题:《珠峰“新身高”和珠峰冰川的“前世今生”》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当地时间12月8日提名退役四星将军劳埃德·奥斯汀出任国防部长。作为非洲裔军人,奥斯汀漫长从军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