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背山》作者80岁推长篇小说书写一曲与命运搏斗之歌
《断背山》作者80岁推长篇小说 《树民》
以《断背山》和《船讯》为国内读者所知的美国作家安妮·普鲁,于80岁高龄出版了一本长达700页的长篇小说《树民》,距她上一次出版作品已有14年之久。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树民》中文版。上市一周来,《树民》不仅令普鲁的书迷高呼过瘾,还受到不少国内作家和资深书评人的关注,并迅速登上豆瓣网新书速递。
《树民》像为《荒野猎人》做注解
安妮·普鲁以擅写西部故事闻名,而《树民》这部十年磨一剑的小说背景愈加宏大,大半情节发生在浩瀚无边的北美原始森林中。在狂暴的自然力量下,人类个体就如无际海洋中的一叶扁舟,令人想起电影《荒野猎人》中,小李子挤在马腹中躲过的那一场冰风暴。也正因此,《纽约时报》书评将《树民》描绘为“就像是鲍勃·迪伦给《荒野猎人》做注解”。
《树民》的故事始于17世纪末,两名未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塞尔和迪凯在大变革的时代中离开法国,来到加拿大的原始森林中,希冀由此改变命运,开拓未来。他们迁徙、逃亡,征服遮天蔽日的古老森林,也被森林所征服。在其后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塞尔、迪凯和他们的子孙后代在这片大陆上历尽悲欢,谱写了一曲与命运搏斗的传奇之歌。
故事的另一片舞台位于新西兰的原始森林,那里是另一番令人心醉神迷的景象:“这是一个跳动着生命力与色彩的新鲜世界,树上满是藤蔓、附生植物、绯红的花朵,以及从一簇簇微小兰花喷涌出的令人眩晕的芳香……鸟儿如果实般挤在树枝之间,树顶因它们的活动而颤抖着。”
书中用大量精彩的句子对森林进行描写,是《树民》的鲜明特征。北美森林的初次登场不仅让两位从欧洲大陆来的小伙子目瞪口呆,也定会让读者印象深刻:“这里生长着参天大树,在原来的国家数百年间都未曾出现如此巨大的树,常青树比教堂还要高,云杉和铁杉耸入云天。巨大的落叶乔木虽然间距较远,但繁茂的枝叶在头顶上空交嵌融合,形成了一片虚假的天空,阴暗而原始。”
作者大器晚成作品多次获奖
与这些森林密不可分的人们的生活,必定与困于钢筋水泥和手机信号的我们大不相同。这种异域体验正是《树民》的独特魅力所在。在阅读时我们不禁会反思,在去自然化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青年学者尹珊珊在《树民》中文版的序言中说:“我读小说的时间较长,和很多重度读者一样,在看过大量故事之后却渐渐对命运、悬念之类的文学核心元素失去了期待。成千上万的言说者中,有没有一个声音能与你挑剔成性、对叙事充满怀疑和警惕的灵魂再次合一呢?相信许多人会从复杂的人为叙事技巧中彻底脱身,转向自然文学,在那些没有人物的客观世界中重新找到去掉矫饰后的整体体验——我们不再相信人手造起的手机信号基站、商场、舆论阵地,只想认真去体会暴躁多变的自然世界。”
安妮·普鲁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作家。她出生于1935年,但直到1988年53岁时才出版了首部短篇小说集《心灵之歌》。她的文字精炼、犀利,气质与短篇小说十分契合。最知名的“怀俄明故事集”系列即为三个短篇小说集:《近距离》《恶土》《随遇而安》,它们均以怀俄明州为背景,讲述了在蛮荒严酷、狂暴无常的自然环境中,牧场人生活的艰辛、凶险、孤寂与奋争。被李安导演搬上大银幕的《断背山》就选自《近距离》。早在改编电影之前,它就受到文学评论界的肯定,发表次年即获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和全美杂志奖。
普鲁在长篇小说上的造诣也不容忽视。她的首部长篇小说《明信片》获得了笔会福克纳文学奖,使她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作家。另一部长篇小说《船讯》讲述了失意的中年男人、纽约三流记者奎尔回到祖居地加拿大纽芬兰岛,在内心同样伤痕累累的当地众多小人物的帮助下重获新生的故事。《船讯》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其中文版由知名译者马爱农翻译,是国内很多读者和青年作家认识并爱上安妮·普鲁的契机。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脑洞够大 搞笑诺贝尔奖揭晓 特朗普获医学教育奖,用冷冻人类粪便制成的刀具获材料科学奖
美国东部时间9月17日,一年一度的搞笑诺贝尔奖颁布。由于疫情的缘故,这次颁奖典礼并没有在经典的哈佛大学桑德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