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以色列议会选举结果揭晓,内塔尼亚胡将再次连任;特朗普上台后,多次给内塔尼亚胡送上厚礼,美以关系如胶似漆 特朗普失去世界也不愿失去他?

南国今报 2019-04-14 16:00 大字

内塔尼亚胡(左)与特朗普。资料图片

以色列议会选举似乎从未如此备受关注。当地时间4月12日凌晨,以色列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大选结果,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获得36个议席,在议会120个议席中,利库德集团为首的右翼政党总共赢得65席。这意味着内塔尼亚胡将受权组阁,实现第三次连任。内塔尼亚胡此次成功连任,离不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助攻”,美以当前的紧密关系似乎已超过以往任何时期。那么,为何特朗普不惜与全世界为敌也要铁了心力挺内塔尼亚胡呢?

1他比沙龙更强硬

内塔尼亚胡这个名字,与梅厄夫人、拉宾、佩雷斯、沙龙等以色列著名政治家一样,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熟知。暂且抛开其政策主张等不谈,仅凭内塔尼亚胡的执政时间,就足以写入以色列的史册。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建国。1949年1月25日,以色列举行首次大选,自此总共120个议席的议会开始运转。那一年的10月21日,内塔尼亚胡出生在以色列特拉维夫。

以色列是实行一院制议会制的国家,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总统是象征性的虚位国家元首,总理才是拥有实权的政府首脑。在内塔尼亚胡之前,以色列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是本·古里安。

不过,随着内塔尼亚胡此次胜选连任,古里安创下的任职纪录将被改写。

内塔尼亚胡大约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政治生涯,而且从政不久便与美国有了交集。在1982年至1984年间,他曾任以色列驻美国外交使团副团长,接着又担任了4年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华盛顿和纽约“游走”了6年。

从纽约联合国总部回国后,身为右翼党派利库德集团成员的内塔尼亚胡当选议员,并先后出任副外长和总理府副部长。1992年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失利后,内塔尼亚胡也结束了在政府任职,次年当选利库德集团主席。

此后利库德集团经历了一次大的分裂,但这并未妨碍内塔尼亚胡领导该党赢得1996年大选,他本人也由此开始第一个总理任期,成为以色列首位建国后出生的总理。不过,在1999年提前举行的大选中败选后,他一度短暂退出政坛。

2001年利库德集团创建人之一、以色列战功卓著的将军沙龙担任总理后,内塔尼亚胡入阁,短暂担任外长后转任财长。

沙龙在巴以问题上长期持强硬立场。2000年9月,沙龙强行访问耶路撒冷圣殿山,引发巴以流血冲突;2003年5月,美俄欧和联合国推出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巴以局势一度缓和,但因沙龙政府坚持强硬政策,导致冲突再起,“路线图”计划搁浅。

不过在那期间,沙龙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变化,以至于不久后提出从加沙地带撤离的“单边行动”计划,并有条件同意巴勒斯坦建国方案。一向强硬的沙龙居然“变软了”,这让内塔尼亚胡愤而辞去财长职务。

当年的沙龙已经足够强硬,而内塔尼亚胡在巴以问题上的强硬立场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例子是,此次大选前夕,内塔尼亚胡曾公开承诺,若胜选,将把约旦河西岸定居点正式并入以色列领土,而这意味着解决巴以问题的“两国方案”将终结。

另一个例子是,2009年2月大选后,内塔尼亚胡之所以能开启长达10年的连续执政,不仅得益于当时右翼阵营赢得65席的优势,更在于他获得极右翼政党“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的支持。2017年12月,因涉巴勒斯坦等问题,内塔尼亚胡直接宣布以色列2018年底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实际上,今年的以色列大选本该11月举行,改到4月9日提前举行实为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策略。一方面,去年以来,内塔尼亚胡一直深陷贪腐丑闻,并遭到警方调查和检方指控,其个人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另一方面,内塔尼亚胡在涉及征兵问题等内政方面遇到一些国内极端势力的阻力。

在面临贪腐指控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赢得大选,既显示出内塔尼亚胡在以色列政坛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经验之丰富,也反映出其执政成绩获得认可,尤其是在经济和安全这两大核心议题上。

2他的身段足够灵活

大选前,内塔尼亚胡曾自称是以色列“唯一有资格引导国际关系的候选人”。

此言并非夸张,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作为以色列外交政策基石的美以关系从“冷”到“暖”的大背景。

今年3月底,内塔尼亚胡应邀访美会晤特朗普,并在白宫亲自见证特朗普签署文件宣布承认戈兰高地归属以色列。这只是特朗普在以色列大选前给内塔尼亚胡的助攻之一。

再往前追溯,2017年12月,特朗普打破美国20多年来的外交传统,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在2018年5月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搬迁至耶路撒冷,引发多国效仿。

当然,内塔尼亚胡口中“国际关系”的重点无疑还在中东,这恰好与美国现阶段的中东政策紧密相关,而内塔尼亚胡正是助力特朗普推进中东政策的不二人选。

作为帮助内塔尼亚胡竞选的另一重要助攻,特朗普在以色列大选前一天突然高调宣布,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从而进一步收紧对伊朗的制裁,进一步限制伊朗在中东地区拓展影响力,削弱伊朗在叙利亚、伊拉克和也门等地区干预局势的能力。

今天美以的热络关系,不得不从奥巴马末期美以之间的冷若冰霜开始说起。由于奥巴马政府在中东的收缩政策,其任由伊朗势力渗透叙利亚而坐视不管,甚至与伊朗达成伊核协议,在内塔尼亚胡看来,这都极大恶化了以色列的安全环境。

遭遇过五次中东战争的以色列,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周围的阿拉伯国家,而是伊朗。以色列格外关注伊朗的核与弹道导弹计划,因此才对只限制核研发、却未限制导弹技术的伊核协议大加反对。

内塔尼亚胡视伊朗为死敌,正好符合同样对伊核协议持严厉批评态度的特朗普的心意,这促使特朗普上台后这两年美以关系迅速修复、重新火热。

特朗普中东政策的核心就是遏制伊朗,不仅要限制其核计划,,还要限制其发展导弹,更要限制其扩张影响力。在这一点上,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可谓一拍即合。故而内塔尼亚胡如能继续执政,既可以保证美以关系按照既定轨道稳步发展,更有利于双方持续推进以遏制伊朗为主旨的中东政策。

美国中东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特朗普酝酿已久、明显偏袒以色列的巴以问题“世纪协议”。过去两年来,特朗普通过任命亲以色列的驻以大使、将中东问题委任给与以色列关系密切的女婿库什纳主导,与以色列和沙特、约旦、埃及等主要阿拉伯国家多次密切磋商,试图说服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化干戈为玉帛,以期共同应对伊朗这个敌人。

为了配合美国,以色列去年以来主动改善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尽可能寻求捅破双方关系的“窗户纸”。去年10月,内塔尼亚胡历史性访问阿曼,且双方事后均予高调公开,后来他更公开表示将访问更多阿拉伯国家,暗示将与包括沙特、阿联酋在内的阿拉伯国家建交。目前,以色列仅与埃及和约旦两个阿拉伯国家建交。

以如此灵活的身段处理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关系,短期目标是推销美以主导、沙特等国参与的解决巴以问题的“世纪协议”,毕竟巴以问题仍然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碍;长期目标则是阿以双方合力遏制伊朗。

说到底,无论是阿以和解,还是合力抗伊(朗),都符合特朗普的中东政策,这是他接二连三地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断给予内塔尼亚胡“助攻”的原因和动力。综合新华社、《齐鲁晚报》报道

新闻推荐

为缓和民间压力,苏丹过渡委员会宣布解除宵禁将建立民选政府

苏丹政变仅过去三天不到,在当地民众的强烈抗议下,军政府不得不采取行动平息众怒。4月12日,上任一天的苏丹过渡军事委员会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