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穆克:一座巴勒斯坦难民营的宿命

中国原驻叙利亚副武官 2018-05-11 13:04 大字

当地时间2018年4月21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东南郊区,雅尔穆克难民营附近的士兵。视觉中国 资料

雅尔穆克难民营位置示意图(右下方红色区域)。截图自谷歌地图

2018年春天,电视新闻中不断播放叙利亚的最新战况,先是政府军收复首都大马士革东部郊区的东古塔,接着是令人不得其解的杜马镇化武疑云。最新的焦点聚集在大马士革南郊,政府军在那里展开了密集的清剿行动,电视画面反复出现黑石镇、雅尔穆克难民营(Yarmouk Camp)等地炮火连天、坦克开进的镜头,不禁令我这个曾在大马士革生活数年的半个局外人唏嘘不己。

记忆中的雅尔穆克难民营是一座普通的叙利亚城镇。多年前第一次驱车进入雅尔穆克时,真没有想到它是这么一座难民营。同车的人提醒道:“喏,这就是雅尔穆克!”放眼看去,第一感觉是,不像!这里没有帐篷,没有泥泞的土路,街道两旁的房屋、店铺与大马士革其他街区并无二样,只是主干道之外的胡同和街道显得略为逼仄。远处有一处搭着帐篷、彩旗飞扬的地方,路边的店家介绍说,那是巴勒斯坦人在开会。

雅尔穆克难民营距离大马士革市中心大约8公里,一刻钟的车程。说它是个难民营,其实并不准确。严格来说,应该是巴勒斯坦难民聚居地。上世纪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建国,巴勒斯坦失地,近百万巴勒斯坦人被迫逃离家园,相当一部分来到叙利亚,被政府安置在各地的难民营内。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难民开始在大马士革南郊聚居,在叙政府的默许下,违章私搭的建筑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叙境内最大的巴勒斯坦人聚居地。据联合国难民救济及工程局的统计,叙利亚战争爆发前,这里登记在册的巴勒斯坦难民人数约16万,占叙境内巴勒斯坦人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这里,难民绝大多数租住单元房,与叙利亚当地人没什么区别。冰箱、彩电、洗衣机是标配的三大件,卫星电视天线也很常见(危机开始后政府曾经进行过清理)。联合国难民机构向每户难民每年发放大约50美元的补贴,远远无法维持生活。所幸叙利亚在难民就业方面没有多少限制,绝大多数人要么打工,要么开店做小生意,加上叙利亚物价不高,勉强可以糊口度日。不少贫困家庭的孩子早早就被迫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在大马士革老城的哈马迪耶市场(Al-Hamidiyah Souq)和小店,经常会看到学龄儿童穿梭往来,替店主端茶送水,扛包送货,其中不少就是巴勒斯坦难民。

在雅尔穆克难民营居住的除了巴勒斯坦难民外,还有大量的叙利亚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相同的语言、相同的宗教,使这些难民与叙利亚人之间并无严重隔阂。实际上,生活在叙利亚的巴勒斯坦难民可能比他们在中东其他地方的同胞要幸运一些、自由一些,除了无法参与政治生活之外,他们在就学、就医、就业等方面享受着与叙利亚人基本同等的国民待遇。在这一方面,我所认识的巴勒斯坦难民都感到满足,对叙利亚这个东道国也心存感激。

然而,难民营毕竟是难民营。难民营可以说是地球上政治最为复杂的人类聚居场所之一,祖国政治、东道国政治和国际政治在难民这个最为脆弱的群体中冲撞,四溅的火花令难民避之不及。

2011年初春,叙利亚在“阿拉伯之春”的浪潮中开始摇晃。在危机发酵的过程中,一位在大马士革老城帮助父亲照看店铺的巴勒斯坦青年忧心忡忡地对我说:“总不会像埃及那样吧?”也许,他在难民营里已经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味。

在雅尔穆克难民营,巴勒斯坦人没有统一的政治组织,但各派均有自己的代表。影响力最大的是法塔赫(尽管它在叙没有官方代表),其次是哈马斯;与叙利亚官方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即“人阵”(总部)。各派围绕巴勒斯坦问题的政治立场不同,但远离故国、寄居他乡的他们,平日里关系融洽,彼此交好。

然而,眼前叙利亚危机一日紧似一日,不同派别的嫌隙开始暴露。尽管如此,大家仍一致认为,保持中立最符合巴勒斯坦难民的利益,人们没有忘记二十年前的前车之鉴,阿拉法特在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时送去了支持,结果约30万客居科威特的难民被驱逐出境。扎根大马士革数十年,谁都不愿被连根拔起。

再一次见到那位巴勒斯坦青年时,他叹息道:“唉,还是没能躲过去。不过,我们会保持中立的。”他说,难民营内的一些年轻人已经自发成立了青年联盟,协调各派别立场,目标是保持中立,阻止营内民众从事于难民不利的活动。

实际上,危机开始后不久,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难民营。政府担心难民营出事,反对派则希望争取巴勒斯坦人的支持。叙利亚安全部门曾警告巴勒斯坦各派管好自己的地盘,不要生事;同时通过与其关切密切的组织对营内动向进行监控。反对派则派人悄悄串联,希望能争取到更多的同盟力量。营内的各派力量和民众深知其中利害,态度坚决地将反对派人士拒之营外。

然而,事实证明,难民营犹如风暴中的一艘小船,保持中立难于上青天。

转折点出现在2011年6月5日。当天是以色列占领戈兰高地44周年,部分巴勒斯坦青年从雅尔穆克难民营出发前往戈兰高地的叙以分隔线举行回归示威。长期以来,在叙巴勒斯坦人是被禁止接近戈兰高地的,但这一次,叙利亚政府未加阻拦。示威中,激动的巴勒斯坦青年开始冲击叙以隔离设施,试图进入以控区,以色列士兵开枪射击,酿成四十年来戈兰高地最为严重的流血事件。叙方称,共23名巴勒斯坦人被以军士兵打死。

当天,叙利亚电视台对戈兰高地的流血示威事件进行了直播。当我看到电视上的镜头时,就已经预感到,雅尔穆克的中立快走到了尽头。

次日,围绕此次示威的争议和愤怒情绪在雅尔穆克难民营的葬礼中失去控制。与叙政府关系密切的人阵(总部)遭到民众一致声讨,其办公所在地,一栋四层楼房在混乱中神秘爆炸,起火焚毁,一名巴勒斯坦少年被人阵警卫开枪打死,另有两人丧生,上百人受伤。

事件使难民营内巴勒斯坦人的意见迅速两极分化。部分青年人,特别是那些已私自与叙利亚人在大马士革其他地方多次参加过街头抗议的积极分子,主张公开支持反对派,投身推翻政府的洪流。大部分难民,虽对叙政府的做法心生不满,但仍认为保持中立是难民营的上策。经过青年联盟的多次协调,最终决定允许难民营在紧急情况下临时容留遭到政府追捕的反对派分子或提供医疗救助,但仅此而已。

局势不断恶化,武装冲突开始发生,难民营内涌入了越来越多的前来避难的叙利亚人。雅尔穆克地区的人口急剧膨胀,有统计称,高峰时可能达到80万至90万人。雅尔穆克是否中立,已经不是巴勒斯坦难民所能决定和控制的,难民营不时传出民众举行反政府示威的消息,政府也谨慎处理,并未进行过激的弹压。

随着反对派声势的壮大,武装分子开始不择手段进入难民营。他们以安放汽车炸弹为要挟,逼迫难民营接受其“入营保护”。此举目的在于,将反对派逐渐控制的东古塔与大马士革南郊连成一片,对城区形成合围之势。雅尔穆克将是他们向大马士革市中心前进的跳板,如进攻受挫,还可撤退藏身到南部农村。

2012年12月,叙利亚自由军与基地组织分支“胜利阵线”(Al-Nusra Front)开始强行进入雅尔穆克难民营,与此时仍在营内维持秩序的人阵(总部)发生武装冲突。激烈的战斗持续了约两周时间,虽有政府军出手相援,反对派武装最终成功占领了难民营及其周边,人阵(总部)被迫离开中心区,撤至边缘地带。反对派武装进入后,部分武装组织开始鱼肉民众,胜利阵线在营内设立了宗教法庭,政府军开始不断对营内武装分子据点实施打击,营内生活愈发艰难,供应日益紧张,大批民众纷纷逃离。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形成对峙,数次旨在撤出武装人员、恢复中立的调停均无果而终。

2014年中,包括雅尔穆克难民营在内的大马士革周边频频发生针对反对派武装骨干人员的暗杀,坊间盛传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所为。2015年4月,传言得到证实:极端组织从毗邻的黑石镇攻入,与营内的反政府武装激烈交火。冲突持续了近两个月,双方在大马士革东郊和南郊反复争夺,极端组织最终被迫放弃。2017年底,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再次从黑石镇攻入,最终控制了雅尔穆克难民营的大部分地区。

目前,叙政府军对雅尔穆克难民营和黑石镇的攻势正酣。电视画面中的雅尔穆克和黑石镇已经面目全非,昔日繁忙拥挤的街道如今瓦砾遍地,难民数十年经营的栖身之所多已形同骷髅。那些曾经对生活还抱着美好憧憬的漂泊者不见了踪影,留下的恐怕只是准备与政府军决一死战的武装分子。

历史上,雅尔穆克之战是阿拉伯帝国军队击败东罗马帝国的决定性战役,雅尔穆克这个名字代表着阿拉伯崛起中一段引以为傲的历史,如今却在大马士革经历了一次惨烈的宿命。

一位近年久居海外的叙利亚朋友告诉我,他回大马士革了。我问,是要长住吗?他说,是的,大马士革好多了,准备把女儿带回大马士革上学。我真心为他能捡起破碎的生活感到高兴。

但是,那位巴勒斯坦青年呢?他现在身处何地?即使和平重新降临大马士革,降临叙利亚,他还能回得去吗?在雅尔穆克难民营,他还能找到什么?

(本文由国际问题自媒体“世界灵敏度”独家提供。)

新闻推荐

伊朗称英法德“不可信”

据新华社德黑兰5月10日电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9日在德黑兰发表讲话,称美国不会终止退出伊核协议等反伊活动,而留在协议内的英国、法国和德国“同样不可信赖”。“美国不仅在核问题上为难伊朗,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