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国可燃冰试采成功是漫长旅程第一步

泰安日报 2017-05-25 09:46 大字
 

本月18日,中国宣布对南海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稳定产气,这是全球首次对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储层可燃冰成功试采,引发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英国广播公司对此报道说,南海蕴藏的可燃冰被认为对未来全球能源供应非常关键,而中国这一突破是漫长旅程迈出的第一步。

可燃冰学名叫作天然气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英国广播公司在报道中强调了可燃冰开发的重要意义,认为可燃冰具有潜力成为一种“革命性”的能源资源,将对满足未来能源需求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很可能会成为全球最后一种主要的碳基燃料资源。

墨西哥经济研究和教育中心能源问题专家胡安·卡洛斯·莫雷诺-布里德认为,中国对可燃冰试采成功是在能源领域迈出的重大一步。他说,这一突破显示出中国在科技进步领域的巨大投入。而面对世界环境恶化和部分新能源开发成本高昂等情况,可燃冰开采未来或将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新的清洁能源选择,为一些受环境问题困扰的国家带去福音。对拉美国家和地区来说,这次试采成功在创新能源开发和打破技术壁垒等方面可能预示着良好前景。

可燃冰已探明储量巨大,各国长期以来一直在系统性研究怎么开采这种资源以获取天然气,除了中国,美国和日本也在尝试开采,并在今年5月宣布一些进展。

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12日宣布,正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等机构合作在墨西哥湾深水区开展可燃冰开采研究,11日已开始一次钻探。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4日宣布,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成功从该国近海海底埋藏的可燃冰中提取出甲烷,但试验持续12天后因出砂问题中断,未能完成原定目标。

对于有关国家在可燃冰开采领域的实践,有观点认为,若想使可燃冰成为可用能源,还需解决提高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防范甲烷泄漏等重大课题。

得克萨斯大学杰克逊地质学院地质学家鲍勃·哈尔戴奇参与了墨西哥湾最近一次对可燃冰的科考活动。据他解释,利用可燃冰生产甲烷有两条途径,一是给可燃冰储层升温,二是降压,从而把其中的甲烷释放出来。

“我不清楚中国和日本采用了哪种方法,有可能采用了其中一种,也有可能兼而有之。”哈尔戴奇说,如果中国和日本的技术满足“经济可行”的要求,那么这意味着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他认为,两国现在的技术能在一段时间内生产“有吸引力数量”的甲烷,但还需进一步“打磨”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

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基金副主任阿列克谢·格里瓦奇则表示:“开采能源得考虑成本,要让消费者用得起,目前的可燃冰开采方法成本较高。”他认为,开采可燃冰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研发项目,要产生经济效益还需要一个过程。

纽约州立大学斯托尼布鲁克分校化学和分子工程项目联合主任德温德·马哈詹教授也认为,可燃冰有可能会成为一个能源来源,但这不会马上实现,在南海进行长期试验、到2030年前后实现商业化开采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新闻推荐

阿达诺姆当选世卫组织新任总干事

新华社日内瓦5月23日电(记者刘曲张淼)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特沃德罗斯·阿达诺姆23日在第70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新一任总干事,成为该机构历史上首位来自非洲地区的总干事。他将于7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