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傅晨光巴赫金的“历史诗学”

安庆日报 2017-04-15 15:00 大字

巴赫金(1895-1975)是前苏联享誉世界的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巴赫金通过对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作品的研究,揭示了世界文学由“独白型”向“多声部”发展的规律,进而揭示了这一文学规律与社会形态由古代的专制向近代民主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必然性联系,他的这一文学发展与社会形态发展同步的思想既让人耳目一新,也令人信服。另外,巴赫金对法国中世纪末期的伟大作家拉伯雷的长篇小说名著《巨人传》研究的贡献(即《拉伯雷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也有新颖的见解。《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构成巴赫金的“创作诗学”,《拉伯雷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一书构成巴赫金的“历史诗学”,两者成为巴赫金美学体系的两大重要支柱。

拉伯雷(1495-1553)是法国中世纪后期文艺复兴初期著名作家,与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的莎士比亚同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巨头”,《巨人传》是拉伯雷的代表作,小说取材于法国民间传说故事,共分五卷,主要写格朗古杰、高康大、庞大固埃三代巨人的活动史,全景式地展现了中世纪后期法国社会的生活面貌和人们乐观开朗的民族性格。但是,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广受重视,而拉伯雷和他的《巨人传》却很少有人读懂,更少有人研究。巴赫金通过对拉伯雷的研究,认为问题的关键性在于:在文艺复兴早期欧洲作家中,拉伯雷“同民间源头联系比其他人更紧密、更本质”(《巴赫金文论选》P96,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正是如此,“在过去四百年历史上的‘正宗文学\’代表人物中,拉伯雷显得如此形单影只和同任何人都不相似”,他提出要理解拉伯雷和他的《巨人传》,“就必须从本质上重建整个艺术和意识形态的把握方式,必须善于抛弃许多根深蒂固的文学趣味要求,重新审查许多概念,更主要的是,必须深入了解过去研究得很少而且肤浅的各种民间诙谐创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巴赫金将拉伯雷的创作同中世纪法国和整个欧洲的“狂欢节”生活的风俗习惯联系起来,从中认识当时人们对于世界的感受和审美趣味的时代特点。狂欢节是中世纪欧洲各国盛行了几百年的全民性节庆活动的代表和高潮,当时欧洲各国每年这种节庆活动要持续好几个月,人们走出室外,广场交往风趣乐观,没有等级之分,诙谐幽默的生活语言弥漫整个社会,形成了“民间诙谐文化”,也形成了整个社会的“狂欢节世界感受”。巴赫金通过研究,指出了《巨人传》就是反映着当时的法兰西民族这种“狂欢节世界感受”的艺术杰作--《巨人传》的主人公、人民巨人高康大是从他母亲的肩膀上钻出来的,连出生的方式都是狂欢节式的。巴赫金指出《巨人传》的艺术描写是古典“怪诞现实主义”,这种“怪诞现实主义”,人物和风俗看似粗俗,但其艺术来源正是民间狂欢节生活所形成的全民性的“狂欢节世界感受”。他指出中世纪人民大众的“民间诙谐文化”(“笑”文化)与严肃、片面和专横的官方文化在看待世界的方式(世界观)与审美意识上就具有深刻的不同。

巴赫金通过对拉伯雷的研究,还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指出自莎士比亚以后的欧洲近代文学,无论是形象还是情感,都具有“现成的”、“完成形态的”性质,不再具有拉伯雷、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等这些中世纪末期作家作品中那种“正反同体”的特征,因而也不再具有“正反”相互转化和再生的性质。他指出,中世纪后期,属于人民大众的广场文化退向了室内,全民性的广场狂欢变成了私人性质的节庆活动,这些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决定了近代以来欧洲的主流文学脱离了社会和人民大众,越来越成为私人性质的活动,严肃、片面和专横成为近代欧洲文学精神的主要特征,逐渐退化是其必然的命运,因为这种文学脱离了人民生活和民间文学渊源。

巴赫金把文学艺术称为人类的一种“观察形式”,这在西方古典文学理论中是没有的,是他的独创,但究其理论来源,还是源于马克思。马克思在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就称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新闻推荐

油罐车与大巴追尾发生爆炸致24死9伤

4月13日,救援人员在车祸现场工作新华社电墨西哥南部格雷罗州一条高速公路上13日发生车祸,一辆油罐车与一辆大巴追尾并发生爆炸,导致至少24人死亡、9人受伤。格雷罗州民防部门负责人塞萨尔·马亚雷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