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从何而来 ——东兴创新边民互市贸易结算模式获国家层面肯定
本报记者 李家健 通讯员 陈光志
2014年至2016年,东兴市互市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2%、34%、102.9%,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加速度”。
作为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东兴市用活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和平台优势,通过创新边民互市贸易结算模式,促进跨境贸易发展;通过实施“贸工互动”战略,实现边贸方式转型升级。
近日,国务院在第三次大督查中,对东兴经验给予了通报表扬。
统一结算保障边贸安全
3月25日,东兴市互市贸易结算中心大厅人头攒动,边民间的互市交易通过柜台进行结算。边民谭祥武从越南商人处购买了一批海鲜,在结算中心柜台转账后,得到一张提货单,然后直接到仓库提货,前后不到一小时。
“现在的交易更安全,也更快了。”谭祥武说,过去中越边民做互市交易像逛菜市场,钱货面交,人多嘈杂,不仅费时费力,且易忙中出错,他多次经历过对方收了钱却不认账的情况。如今通过结算中心交易,有专业的服务人员,钱不过交易方的手,单据明晰,谁也抵赖不了。
在结算中心负责人项建程看来,成立结算中心的初衷是方便交易,如今却收到了意外的效果。他介绍,经过4年发展,结算中心使用的订单系统已升级到第六版,与海关边贸申报系统、外汇管理局的兑换系统实现了信息对接,只要边民之间发生了交易,海关和外汇管理部门都能监控到,“有效防止了利用贸易进行洗钱、走私等违法行为。”
如今,在互市贸易区做生意,已见不到手持大把钞票的边民,取而代之的是手持单据东奔西跑的身影。项建程说,目前结算中心正在优化移动支付平台,今后边民只需用手机和指纹便能实现交易,边民互市贸易更为便利。
边民互助做大边贸规模
谭祥武是河洲鸿源边民互助组的负责人。该互助组全部由边民组成,以集体的方式参与边贸。相对于边民个体参与边贸,互助组起到了1+1>2的作用。这是近年来东兴市用活优惠政策的一项创新探索。
谭祥武介绍,按国家政策,边民参与互市贸易每天有8000元免税额,可边民能力有高低,过去少有人能把额度用满。另外,边民每进行一笔交易,洽谈、结算、物流、报关、销售等一系列环节,都需亲自参与,交易成本巨大,“以前,整个互市贸易区3天才出两车货。”
为了把国家的优惠政策用活用足,也为了减少交易成本,东兴市引导和鼓励边民成立互助组。东兴市商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个边民互助组一般由20-80人组成,成员中有人参与洽谈、有人联络物流、有人负责管账……效率大大提高。此外,把边民的免税额度集中使用,可进行相对大数量的交易,起到规模效应,分散风险。同时,抱团交易也提高了边民的议价能力。
短短两年时间,该市的边民互助组迅速发展到40多个,每天交易额约1700万元,占全市边民互市贸易日交易额的60%,已成为推动互市贸易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
此外,互助组也是当地一股重要的扶贫力量。根据约定,互助组需吸纳一定数量的贫困边民,边民既可直接参与边贸获得收入,也可以免税额入股,并根据所占股份取得分红。据统计,参与互助组的边民,2016年人均增收超过9300元。
贸工互动加快边贸转型
长期以来,东兴市边贸做得有声有色,却不具备产品加工能力,只能收点微薄的“过路费”,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发展与边贸水平相匹配的加工业迫在眉睫。”东兴市工信局副局长姜彪说。
贸工互动,是东兴市开展边贸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姜彪介绍,东兴市根据互市贸易产品特点,充分利用互市商品免税、物流成本低等优势,着重引进海产品、坚果产品、农副产品、木薯淀粉等加工型企业。2015年以来,该市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企业从6家增至19家,今年年底有望增至30家,产值达40亿元。
“随着互市商品品种扩大,落地加工的市场将更大。”东兴市商务局负责人说,将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互市商品进入本地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强落地加工业。
另外,为提高边民互市便利化程度,今年该市将把边民互市贸易区扩建至750亩,设置海鲜、淀粉、水果等多个专业市场。同时,商务部门也在积极协调边检、检验检疫、海关等联检部门,尽快实现通关“三合一”。
新闻推荐
1968年4月4日,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博士遭枪击致死。这位39岁的民权运动领导人之死,给孟菲斯金城和整个美国造成强烈的震动。事后逃走的暗杀者是一名白人男子。这位被害的黑人民权领袖的同事们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