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就算能“装”下,也无法引爆

济南日报 2017-03-28 10:11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除了包子“肚量”的问题,怎么让“包子雷”爆炸也是个难题。

据熊伟介绍,手榴弹的安全性是最最重要的。提到安全,别以为仅仅指的是要做到“不该炸的时候不炸”,还有更重要的一条是“该炸的时候必须要炸”。这就需要保险装置、发火装置以及起爆装置这三大机构共同作用。

一般情况下,用手榴弹杀敌的大致流程是:拉掉保险栓→向目标投掷→轰!

具体到“巩式手榴弹”,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步骤相对多些:拧开手榴弹尾部金属盖→露出木柄内的瓷珠和拉绳→用力拉拉绳触发发火装置,点燃弹体内部引信→向目标投掷→轰!

看懂这个流程你就会明白,一颗手榴弹,如果既不打开保险装置,也不触发发火装置以及起爆装置,直接丢出去是根本不会爆炸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上面的这个流程要怎样在一个包子身上来实现呢?先不说各种精密部件和炸药在经历了包子面皮和馅料中的水分盐分侵蚀,以及上屉蒸制的过程之后还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单单是“引爆”这个事就没法解决。总不能咬一口包子,把里面的炸药露出来,像点炮仗一样引爆吧?至于像电视剧中描述的那样,咬一口包子然后直接一扔就爆炸,那就更不可能了。要真是不需要发火和引爆装置,一碰就炸,那么这位研制“包子雷”的同志,在咬包子的时候就已经壮烈牺牲了。

熊伟表示,按照目前的兵器科技水平,以及今后武器发展趋势来说,手榴弹的安全性只会越来越高。换句话说,未来手榴弹只可能会更加严格地依赖于保险、触发、起爆等机构的作用来产生爆炸,在规定条件以外是绝对安全的,绝不会“想炸就炸”。而这也恰恰说明无论是过去还是以后,电视剧中描述的那种不需要任何控制机构约束,只要一咬、一扔就爆炸的“包子雷”都不太可能成为现实。

即便能爆炸,威力也不会大除了上面这两点之外,造不出“包子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炸药不够给力。

熊伟介绍说,要想达到剧情中表现出来的那种爆炸效果,“包子馅儿”那么丁点的炸药肯定是不行的。在二战期间,即便是代表着当时武器装备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美国,也没有爆炸力那么强的炸药,更别提当时的中国军队了。

那时候,日本军队普遍装备的是91式和97式手雷,相对于手雷本身的体积和装药量,其爆炸威力已经算大的了,而八路军还主要依靠的是黑火药和黄色炸药。这两种物质通常会应用在我们日常用的烟花爆竹当中,与现如今的各种高能烈性炸药相比,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燃烧速度慢,威力小。即便用现在的高能炸药的标准来看,“包子馅儿”那么丁点儿的用量(最多50克左右),充其量也只能炸伤一个士兵,同样的装药量,如果换成黄色炸药或黑火药,威力会更小,比一个大号二踢脚大不了多少。所以对于“包子雷”来说,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即便是造出来也没什么威力,不会像电视剧中呈现的效果那样。

“包子雷”不靠谱,“食物炸弹”可以有说了这么多,“包子雷”有多不靠谱相信你已经能完全理解了。可是话说回来,就像最开始讲的,“神剧”中的情节也不是完全靠着“脑洞”硬生生凭空想象出来的。在战争史上,虽然没有如“包子雷”这样荒诞的事情,但确实有些食材曾在战场上“大显身手”,帮助士兵们取得了看起来似乎不可能的胜利。

面粉当炸药对家庭主妇来说,面粉是司空见惯的食材。二战期间,为了向敌后游击队提供武器,美国战略情报局(OSS)就把主意打到面粉身上。

1942年,OSS为活跃于缅甸的克钦族抗日游击队开发出C型粉状炸药。它是将面粉和TNT炸药混合制成的特种炸药,表面上看与普通面粉没什么两样。之所以要做成这个样子,是为了方便把炸药送给游击队使用,如果运送者被日本哨兵拦住,完全可以声称自己运送的是面粉,如果对方不信,还可以当场吃点下去。

OSS特工弗兰克·格里森回忆:“这种炸药看起来和我老婆用的面粉没什么区别。我们把这玩意儿运到缅甸敌后根据地,先把它们烙成大饼,在此过程中,无论你怎样蒸烤,它都不会炸。不过,把这样一篮子‘大饼\’放到某个目标附近,然后插入雷管,定上时间,它保准能炸!”

据统计,总共有15吨“杰迈玛阿姨”炸药被运到缅甸战场并得到使用,其间日军没有任何察觉。

土豆当手雷美国海军“奥班农”号驱逐舰是少数参加完整个太平洋战争的驱逐舰。

整个战争中,“奥班农”号最传奇的一幕出现在1943年4月5日。那天,正在巡逻的“奥班农”号突遇浮出水面的日本潜艇。“奥班农”号迅速冲过去,打算直接撞沉它。不过就在双方相撞前一刻,舰长发现自己将撞击的是一艘布雷潜艇,艇上可能载着尚未布撒的水雷,撞击的结果可能是大家同归于尽。

情急之下,“奥班农”号赶紧转舵,改用舰炮射击。但由于距离太近,大炮难以射击,倒是日本潜艇上的水兵纷纷跑上甲板,用机枪向“奥班农”号扫射。眼看着日本人的子弹打到自家军舰上,美国水兵们突然发现甲板角落里堆着一堆土豆,于是纷纷抓起土豆扔向潜艇。

正在瞄准的日本兵看到黑乎乎的东西如雨点般砸来,误以为是手雷,赶紧扔下枪往海里跳。日本潜艇上的短暂慌乱给了“奥班农”号机会,它立刻拉开与潜艇的距离,继续用舰炮猛轰,终于将日本潜艇送入海底。

奶酪当炮弹19世纪60年代,巴西和乌拉圭之间爆发冲突,双方在海上展开连番恶战。

在一次战斗中,一艘乌拉圭军舰的炮弹用光了(当时的火炮使用实心弹丸,其实就是一个个铁疙瘩),舰长情急之下突然想到船舱里还有大袋大袋的奶酪。士兵们平时没少抱怨这种超期存放的奶酪“咬不动砸不烂”,比石头还硬,这时候正好把它们派上用场。

舰长立刻命令把餐厅里的奶酪全部搬到甲板上,同时指示炮手,按正常的火炮发射程序先装填火药,然后再放入“奶酪炮弹”发射。虽然最初的几枚奶酪炮弹没能击中目标,但终于有一枚撞上巴西军舰的主桅。奶酪坚硬的外壳被撞得粉碎,像弹片一样四处乱飞,恰好击中了站在巴西舰长旁的两名士兵。很快,又有四五枚奶酪炮弹击中巴西军舰,纷飞的“弹片”打伤了好几个人。巴西舰长见势不妙,连忙命令撤退,乌拉圭人败中取胜。

新闻推荐

联合国表示强烈谴责

据新华社内罗毕3月26日电(记者金正卢朵宝)朱巴消息:联合国驻南苏丹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员尤金·奥乌苏26日发表声明,对6名救援人员25日从首都朱巴前往东部城镇皮博尔途中遇袭身亡事件表示强烈谴责。声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