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漫谈神仙文化

安徽商报 2017-03-12 09:39 大字

·赵焰·

△吴道子 八十七神仙图卷(局部)

神仙文化来自幻想。幻想得有参照物,于是就必须跟人间社会对应。地上有皇帝,有大臣,有地方官;天上就有了玉皇,半空中就有了城隍,地下就有了阎罗王。这些,都是权力的对应。有权的幻象,叫神,中国的神是人世官吏的翻版,它们一样的在办公,充满着官僚气息,也有地位高低;没权的幻象,叫仙,像是世间的闲人,饮酒弈棋,成天吃喝玩乐,恰恰是清客的化身。

神正襟危坐,不好玩,不开心;仙自由散漫,富有才子气息,散漫、自由、调皮。

神仙文化主要由读书人虚拟,主要是没有考中功名、科举失意的读书人。读书人有自恋情结,便按自己的形象去创造——中国的仙有秀才气,懒惰做作,性情散淡,不好恶斗狠,也不情欲旺盛,只是饮酒弈棋,无所事事。

神仙之中,仙的地位高于神,仙的境界也高于神。

至于鬼怪,传统形象是穿着花花绿绿的衣裳,拿着钢叉,赤足、长角、蓝脸,身上画满鳞片,像没有进化好的兽人。鬼怪对应的,应是社会中的粗人。

最早对神仙文化论述较多的,是道家、儒家、墨家,《道德经》、《列子》、《庄子》、《墨子》、《礼记》等著作中,都有神仙文化的成分。后来儒、道、墨各走各的路,道家求神求仙求长生不老一路,变成了道教。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入人间,成为“德”,故万物既尊道而贵德;聚则为神,散则为气……这一番道理普通百姓难以理解,于是道教不得不拟人化来阐述,各路神仙纷纷出台。道德有差,神仙有别。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将神仙分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六路神仙各有分工: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

这一个分法,跟《庄子》所说不一样,庄子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味神人之上,还有至人。什么是至人,就是到了极致的人,极致是什么?其实就是“空”。空空如也的情况,还管什么?什么都不想管,什么都不愿管,什么都懒得管。

中国的神仙,最早依据《山海经》,以蓬莱为目标,把长生不老的梦寄托在海上。秦始皇听信徐福的话,派童男童女东渡,结果上了很大一个当;汉武帝也做过海上梦,相信很多齐国方士,可一直没有找到海上的神仙。汉朝以后,人们对大海失望,掉头向西,转向陆地上的山。山成为中国神仙文化的归宿,中国人认为一切好东西,都藏在山中,人们要寻仙访药,逃避尘世,得去山里;要想长生不老,也得往山里跑;各色宗教人士,像道士、和尚等,一起往山里跑,修筑寺院,建造庙宇,占山为“王”,把最好的山岳,都慢慢地瓜分了。

中国文化模糊,中国的神话故事也不严谨。神话故事中,自相矛盾、漏洞百出的很多。佛教东传之后,中国的道教,曾经制订出神仙的“谱牒”,不过一直缺乏权威,还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魏晋之时,道教分上清派、灵宝派、天师派三派。上清派以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的神谱为榜样,奉元始天尊、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金阙帝君等为最高神;灵宝派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地位为最尊;天师道则尊老子为最高神。三派各行其是,在最高神问题上彼此不完全认同。随着道教的发展和各派的互相交融,大概在南北朝末期,出现了统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神仙谱系的最终定型。后来出现的古代话本小说《封神榜》,即是以这个谱系来确定神仙地位的。

有神仙就有神仙故事。中国的神仙故事,流传最早的,是应邵著于公元175年左右的《风俗通义》;又有《列仙传》,世谓刘向所著,实际上是公元二到四世纪一位道家所撰。同时的作品还有葛洪的《神仙传》,以及干宝的《搜神记》。后来陶潜又著《搜神后记》。到了唐代,沈汾将葛洪的书加以发挥成为《续神仙传》。宋代宋太宗任上,有李昉的《太平广记》。由于中国人对于神迹和法术兴趣一直浓郁,有关神仙的故事,一直层出不穷,即使是晚清和民国,还有新出笼的神仙故事。

古希腊古罗马的神,不像神,像人,是人的“加强版”,基本上是人形,只是力气更大,箭术更准,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了。中国的神仙,很多已不具人形,有七十二变三十六变;法术也更大,能呼风唤雨、草木皆兵。《山海经》共有四百多个神,人形神与非人形神,大约是一比四。中国古代神话中地位较为突出的伏羲、女娲是“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蚩尤是“铜头铁额,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西王母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至于孙悟空、猪八戒什么的,都不是人了,不过却有“人心”,终成“佛心”。

古希腊古罗马的神也跟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喜欢争风吃醋、好恶斗狠。中国的神与仙呢,与凡人拉开一段距离,不食人间烟火,不贪污腐败,不贪图名誉地位。尤其是中国的仙,带有强烈的美学意味,境界更高,没有情欲,较为完美,代表着文人的最高理想。

中国神仙的婚姻状态,也与古希腊古罗马的神不一样——中国天上的神仙,都是“孤男寡女”,玉皇大帝的夫人是不是王母娘娘,搞不清。中国人不关心神仙的婚姻状况,不下结论,也懒得搞清。

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以“众神之主”宙斯为中心,组成了奥林匹斯众神体系,各神之间,分工明确:众神之主宙斯,天后赫拉,冥王哈德斯,海神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阳神阿波罗,狩猎与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美与爱女神阿弗洛狄忒,战神阿瑞斯,火与工匠之神赫菲斯托斯,农事和丰产女神德墨忒尔,酒神狄俄尼索斯……众神各守其职,掌管着天地间的一切事物。中国的神仙,分工并不明确,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活同干。中国神仙分工的不明确,与古希腊古罗马之神分工的明确,还是来自各自的社会——与中国的农业社会相比,商业社会和城市的社会分工要明确得多。古希腊古罗马社会的状态,反映到天上,就形成了一帮带有商人气息的神。

中国神仙文化,基本上是善恶分明的“主旋律”:神仙基本上是好的,只有鬼怪才是坏的。中国的鬼怪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只是像小丑一样,做一些上房抛石掀瓦撒沙之类的勾当,用以蛊惑人心,或者夺人魂魄。鬼怪一般都不是神仙的对手,神仙经常以捉小鬼为乐趣,就像猫捉老鼠又戏谑老鼠一样。我看过民间戏剧《钟馗捉鬼》,看着台上小鬼无缘无故被捉拿得哇哇直叫,突然感到格外忧伤——生之为人,可怜;死后为鬼,更可怜。

西方的神文化,进入到基督教阶段,变成“二元论”,更像是警戒灵魂的手段:正的一方有上帝,邪的一方有魔鬼。魔鬼不是恶,而是人类世界的一切障碍。《浮士德》中浮士德和魔鬼打赌,主要目的是考验人的灵魂。“浮士德难题”其实是人类共同的难题——人一方面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人又无法逃避“灵”与“肉”的折磨,无法平衡欲望和道德的矛盾。生之为人,永远有两难选择。宗教不注重惩罚,因为惩罚是法律的事情,宗教的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灵魂,在灵魂救赎中,给人以饶恕。

中国的神仙故事更像是一大堆繁琐的传说或者迷信,不具有警戒作用,没有哲学意义,都是现实生活的梦幻。

古时中国人大都是宿命论者。中国人不相信精神能脱离肉体而存在,对灵魂没有明确概念,一般不追求灵魂不朽,而是追求长生不老、生生不息。中国人认为世界是一个生生不已循环变化的整体,轻者上升为虚空,粗砺者凝聚为物质。灵魂有没有不要紧,要紧的是传宗接代,可以一直将血脉延续下去。

因为对应的原故,中国各色人种,对于神仙鬼怪的喜好也不一样。官人喜欢神,文人喜欢仙,至于普通百姓没有文化的粗人,最喜欢或者感到最亲切的,还是鬼,是白无常和黑无常。我的老家徽州演《目莲戏》,一演就是好几天,有鬼的日子,乡下人便像来了亲戚一样快乐欢喜。

新闻推荐

拜仁球星阿隆索将于今夏退役

新华社柏林3月9日电拜仁慕尼黑俱乐部9日确认,中场球员、西班牙球星阿隆索将于今年夏天挂靴退役。今年早些时候就有传言说这位35岁的前西班牙国脚计划退役。9日,他在个人推特上推文说:“经历过。热爱...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漫谈神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