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 择 之 难□王理丽
在人生的路口,会出现许多抉择。在迷茫与困惑中,我读了又读司汤达的《红与黑》,在笔记本上认真抄录下“我的梦想,值得我本人去争取,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我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袭”。我读《红与黑》并不是为生活寻找答案。
“真实,严酷的真实。”这是《红与黑》击中我心的一句话,也是我读后最直接的感想。司汤达通过于连·索黑尔的经历,展示了法国复辟王朝时期广阔的时代画卷,触及到当时许多尖锐的社会问题。
崇拜拿破仑且性格叛逆的于连,凭漂亮的外表和过人的聪慧做了市长家的家庭教师,并与市长夫人相爱。为了避嫌,德·雷纳尔夫人让于连去贝桑松的神学院学习,在那里于连征服了侯爵高傲的女儿并与之结婚。过去的事被侯爵知道后,于连开枪打伤了被诱骗泄密的市长夫人,自己也走上了绞刑架。
“红”与“黑”的抉择之难
“红”指红色军装,“黑”指教士的黑袍,暗示在拿破仑帝国之后的复辟王朝时代一个卑微的平民子弟要出人头地只有这两种选择。
对身处于时代与社会已是一片空虚的困境中的于连来说,面前只有一条路可走:去当教士。可是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容易走的,身为锯木厂老板的儿子,“他这份爱读书的热狂却使老头儿大大的憎恶不满”,被他父亲训斥“懒骨头!你应该留神监视锯机的时候,你倒成天念你什么混账的书?”他是全家鄙视的对象,他老是挨揍。可肉体上所受苦楚并不能比丢掉他所敬爱的书的痛苦来的强烈。可怜的于连就连自己这份简单的喜欢也维护不了。他想要逃离,在于连看来,要想建功立业,首先要离开维鲤叶,他恨透了他的故乡。他立下誓言“我一定得做个牧师。”
“对于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他对世界的憧憬,以及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是压倒一切的。”于连发奋攻读神学,希望能向上攀登。可于连又觉得自己私心恐惧的可耻,“难道我是个懦夫吗?”他向自己道:“投军去。”虽然他下了个高贵勇敢的决心,可是当他看见那座十分华丽的房子时,被一种不可克服的懦怯困住了。他必须走出去。在矛盾与纠结中苦苦挣扎的于连,很难做出真正的抉择。他把对拿破仑的狂热崇拜和对帝国的缅怀、向往埋在心底,但不经意间的言行举止却把这种情感显露无遗,他阅读拿破仑军队的《公报摄录》与《圣·爱兰纳回忆录》,在德·雷纳尔家任家庭教师时竟随身藏着拿破仑的头像。
爱情面前的抉择之难
“这颗高傲而冷酷的心灵第一次受到热烈的感情的裹挟。但是,这热烈的感情虽然制服了骄傲,却仍旧忠于骄傲的种种畏惧。”可怜的于连不幸爱上了德·雷纳尔夫人,德·纳尔夫人温柔、善良,给“身处黑暗”的于连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但是这对相爱的人是注定不能在一起的。社会道德的压力,公众舆论的压力以及他们内心的犹豫、恐惧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便注定了这场爱情悲剧。这场悲剧里,还有一个人更可怜,她就是玛蒂尔德。她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于连,还为他生下了儿子,于连入狱后她多方奔走积极营救他,可是于连的心中依然深爱着德·雷纳尔夫人。玛蒂尔德的爱,很炽热,她用飞蛾扑火般的勇气来面对这场爱情。
在爱情面前,聪明的人也犯起难。爱情是什么?二十一岁的于连了解多少,是德·雷纳尔夫人的尊敬和关爱,还是与玛蒂尔德在一起时的那种冲动,或者是想见德·雷纳尔夫人一面的思念和煎熬,又或者是玛蒂尔德逐渐耀眼的光芒……
于连,纠结着,徘徊着,终于他还是开枪打死了德·雷纳尔夫人,他放不下他的儿子,也放不下他的初恋,更放不下道德伦理的束缚。爱情,难倒了这三个痴情的人,或许这不仅仅是爱情。这场悲剧的基调在一开始就已奠定,单薄的人力难以改变这悲惨的结局。他们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读完《红与黑》,于连的形象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让我想起北岛说过:“当一个小人物冲向大时代,有多少伤害埋伏左右。”是的,个人难以对抗时代,伤害让抉择愈发艰难。
读《红与黑》也许得不到生活的答案,因为抉择自在你心。
新闻推荐
新华社莫斯科月日电(记者栾海)坦克、装甲车在作战时,其内部环境犹如一个噪音大熔炉。为了保护战车乘员听力,使其即便在开炮时也能正常通话,俄罗斯研发单位正在研制一种新式抗噪耳机。据俄罗斯REN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