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8500年前存在丝织品

合肥晚报 2016-12-26 00:00 大字

[摘要]中科大一项发现将我国丝绸考古学证据提前近4000年

本报讯 月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龚德才教授的研究团队,对河南中部地区贾湖史前遗址的重大研究成果:在贾湖两处墓葬人的遗骸腹部土壤样品中,检测到了蚕丝蛋白的残留物。也就是说,年前的贾湖居民可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编织和缝纫技艺,此研究成果将中国丝绸出现的考古学证据提前了近年。

龚德才介绍,古代的生产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科研人员的关注重点,纺织技术更是如此。新石器时期,一系列纺织工具,如陶器、骨器和石器等常有发现。然而,在遗址中,却很难发现丝织品存在的直接证据。

印度学者通过显微形态对比的方法,证明了哈拉帕和昌胡-达罗遗址(公元前-)出土的铜器表面残留有蚕丝纤维,提出了印度在年前已经开始使用蚕丝。奥地利学者通过分析古埃及木乃伊卷发中的纤维疑似物,确定其为蚕丝纤维,从而推断距今年前的古埃及已经开始使用蚕丝。在我国的一些遗址中,也有与丝绸相关的文物出土。如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约年前的茧壳,河南荥阳青台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年前的丝麻织物残片,浙江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约年前的一批丝线、丝带和没有炭化的绢片。此外,还有一些更早的间接证据,包括纺织工具以及与蚕和蚕丝相关的符号、图案和装饰品等。

中国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文物保护科学基础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丝绸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经过六年的艰苦探索,逐渐建立起一套丝绸文物的研究和保护方法,研究成果已在多个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老传说中,中原地区(今河南西平县,紧邻贾湖)的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开始了利用蚕丝制作丝绸的历史。贾湖遗址蚕丝蛋白残留物的发现,将中国丝绸出现的考古学证据提前了近年,证实了中国是首个发明蚕丝和利用蚕丝的国家,对于丝绸发展史的研究起到了关键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据悉,此研究成果于月日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One》(《公共图书馆》)发表,题为《年前丝织品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杨保国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蒋瑜香)

新闻推荐

AC米兰捧起意超级杯

北京时间月日凌晨,年意大利超级杯在卡塔尔多哈举行,AC米兰与尤文图斯在分钟内战成1∶1,在随后的点球大战中,“红黑军团”4∶3胜出,第七次捧起意大利超级杯。本场比赛,尤文图斯先声夺人,第分钟,中卫基耶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