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百年前就有外教上英文课
[摘要]合肥一中首届毕业生“同学录”现身校史馆
老教师日志记录当年点滴白话版后年面世
百年前的名校“同学录”啥样?当年的“庐州中学堂”又有哪些奇闻逸事?
月6日,合肥一中校史馆正式揭牌,随之呈现的还有当年的老教师吉城老先生留下来的珍贵史料,诉说着百年名校的一点一滴。
泛黄“同学录” 记录首届毕业生情况
在合肥一中校史馆的展台前,几张泛黄的纸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而这,可谓合肥一中校史馆的镇校之宝,也就是庐州中学堂(合肥一中前身)百年前的“同学录”,名为《庐州府官立中学堂己酉年同学录》。
据史料记载,庐州中学堂,由李鸿章嗣子李经方光绪二十八年(年)创办,是合肥地区最早、历史最久远的一所新式学校。
这些“同学录”来源于时任老教师吉城,其曾孙吉家林在整理老先生的遗物时,发现了清末民初年间留下的手写纸,经多方打听,得知这与合肥一中有不解之缘,特意相赠。
经过多年的时间积淀,这份同学录早已泛黄、脆薄。令人惊喜的是,上面记录着学校首批毕业生和教员的详细情况,共有位监督、教员和位学生。“同学录上,不仅有教员、督学的姓名、字号,甚至还有详细的家庭住址,是学校首届学生的同学录。”合肥一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如其中一个学生就是这样记载的:黄盛典(姓名),敦五(字),合肥(籍贯),店埠东北葛家湾(住址)。
名校百年前 就有外教上英文课
合肥一中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的校长是李鸿章的嗣子李经方,李鸿章侄孙李国松、李国筠相当于学校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吉城相当于‘教务主任\’。”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名单上,还记录着一位特殊教员——“教员:卜美恩,籍贯:英国伦敦。”卜美恩正是多年前庐州中学堂的第一位外教。
记者了解到,多年前学校既保留了书院里温经、词章等课目,又开设了算学、舆地、英文、博物、物理、化学、理财、体操等新式课程,学制共五年。当时的学堂共有四个班,甲班、乙班、丙班(起先叫丙右班)、丁班(起先叫丙左班)。
同样醒目的,还有同学录里“鲁邦瞻”的名字,他是中国最后一位秀才。原来,鲁邦瞻是吉城班级的优秀学生。吉城在日记中提到鲁邦瞻时,称赞他“十七人中最少年,冠伦文采致翩翩”。
作为合肥地区最早的新式学校,庐州中学堂影响非常大,生源也非常广泛。在“同学录”上记载的,不仅有合肥本地的学生,还有不少来自周边地区庐江、巢湖、舒城等地的学生。
老先生日志再现 当年学校场景
与合肥一中“百年同学录”同时现身校史馆的,还有吉城老先生的日志——《鲁学斋日记》,其中有两卷与庐州中学堂有关,记载了他任教时的一些情况。
吉城是江苏东台人。“光绪三十三年(年)十二月初九,张君子开自合肥来电,约往庐州中学”,张子开是庐州中学堂礼聘的坐堂监督,就相当于教务主任。在光绪三十四年(年)正月十八,庐州中学堂再次“来书速行”;正月二十一开始拜别母亲,附轮舟南行;二月初四来到合肥正式进入学校。当时学校给吉城的印象是“校址甚阔,学生约八十人,尚未到齐”。到二月初十,“诸生齐聚,行开学礼”。不过关于开学礼的具体内容,没有更详细的介绍。当时学校编班不是按照数字来编排,而是按照甲乙丙丁来排,因为日记中记载,吉城是教甲乙班国文,教丙班历史;丙班还分为左、右班。
根据记载,年农历十二月初,组织学生参加考试、阅卷后,吉城在十二月初九开始“附轮舟东旋”,“校中主胜皆有不忍远別之意”。这是吉城正式离开庐州中学堂,回到东台县,次年三月初九,开始在东台县中学堂开课。
■[焦点延伸]
《鲁学斋日记》
白话文版后年面世
需要说明的是,《鲁学斋日记》手稿共有本,如今被合编成五本,共有多万字。原稿珍藏在国家图书馆。“它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社会状况,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吉城曾孙吉家林说道。不过,日志大都用行草书写,而且有很多繁体字,采用的是当时的语法,有些难懂。为了让人们能更好地阅读《鲁学斋日记》,岁的吉家林从年开始,就启动了翻译工作,将多万字的原稿翻译成白话文,“直到上个月,才完成初稿。”他告诉记者,接下来还要经过专家评审等一系列环节,《鲁学斋日记》白话文版有望在年5月份完成排版,后年成书。
□聂耀宗 金爱诚 合肥晚报合肥都市网记者 黎静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华盛顿月日电(刘阳徐剑梅)美国库克政治报告网日发表报告说,在月举行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领先选举最终获胜者共和党人唐纳德·特朗普.5万张选票,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五位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