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语锐言 科学是国家文明的一部分
快语锐言
科学是国家文明的一部分
王贻芳
科学到底有什么用?还有像中微子这样的研究,看起来非常深奥,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离得非常远,到底有什么用呢?
中国的历史,四大发明主要还是靠技术。在中国的传统当中,其实是没有科学的。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并没有发展出化学,指南针也没有发展出物理,所以在整个中国的历史当中,没有科学的传统。反过来看西方,他们有几何学、逻辑学,所以通过逻辑推理推演,他们发展出一整套的科学体系,所以科学在中国,应该说是一个不太有历史的、西方的舶来品。
实际上中国真正的科学教育起源,是从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后,西式的科学教育才真正地引入了中国,普通的百姓可以去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
那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鸦片战争以来的痛苦,发觉国家的教育体系要改变,要把科学真正地引入进来。其实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并不是没有向西方学习,我们打开了大门,引进了大量西方技术,买了他们的枪炮。当年的北洋舰队,实际上是亚洲最强的舰队,吨位远远超过日本,但还是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了。为什么?我们学的都是人家的技术,却没有建立自己的体系。我们没有把西方的科学引进到中国来。在那个时候我们所有的科学名词,很多都是从日本来的,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打开了大门,不仅仅是买人家的枪炮,同时引进了科学,他们整个科学体系比我们早建立了几十年。
从历史可以看到,缺乏科学,引进别人的东西,只是看这个东西有没有用,是一种急功近利,最终得到的只是皮毛。从根本上来说,科学应该是主干,技术是长在主干上发展出来的枝叶。
科学有什么用?我的第一个观点就是科学是技术之本,是一切的本源,发展科学是我们要做的一件最根本的事情。
科学的第二个用处,其实是代表着文明的一部分。在国际上,在各种各样的科学发明里,中国经常缺席。西方国家科学走到这一步,也是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就把科学建在文明的体系里面。而中国,一旦经济发展了,有了一点点经济基础,就会发展艺术、音乐、文学……而科学实际上也是文明的一部分,就是我们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应该去探究,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应该经常地去仰望天空,知道这个宇宙是怎么回事,这是我们对世界的根本追求,使得我们永远有一个动力追求科学的真理,追求宇宙的根本构成,知道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一个世界,知道我们为什么来,将来还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第三个就是科学实际上教给我们一个可以信赖的方法论。方法论其实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逻辑推理,这是自古希腊以来逐渐完善的一整套推理的方法。第二部分是归纳,从培根以来,实证科学使得西方科学建立在归纳推理和实验这两个根本支柱上面。应该说这些科学的方法都是从西方来的,而中国在自己的文明发展史上,科学的方法论没有真正地诞生在我们的血液里。
科学的方法论,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实际上是很缺乏的。比如,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大师”,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却有很多人相信。很少有人真的去用科学的方法问一下:这个东西是不是合理,或者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有证据支持。整个社会,在很多方面缺乏一个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在这方面,如果能更多地让百姓、让青年人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整个社会会走得更好。
大家都知道,科学最终会发展出各种各样的技术,所以今天的量子论也好,相对论也好,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被用到。各种各样的技术和用途,使得我们的生活能够这么精彩。但是科学的主要目的,不在这第四点,而在前面的三点。我们应该把科学真正地融合在整个社会发展的根基当中,使得科学成为国家文明的一部分。
经常有人说,你做这个科学研究,要么有用,要么能得个诺贝尔奖,你两个一样都没有,做这个研究干什么呢?我想讲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人们都用手机,都有移动互联网,而十年前大家都用计算机里的互联网,我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知道互联网从哪来的,谁发明的。
实际上在1989年的时候,欧洲的物理学家因为要建设大型强子对撞机,来寻找希格斯粒子,他们需要解决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科学家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大量的数据和程序,而这个交流在过去是通过电子邮件(E-mail)来做的。电子邮件是美国军方发明的,而电子邮件显然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能满足科学家们的要求,所以欧洲核子中心的计算机科学家,为了满足物理学家的要求,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络的互联装置,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browser(浏览器)就是欧洲核子中心发明的。
那么通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大家可以看到,互联网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科学家在科学研究当中产生的重大贡献,所以欧洲核子中心,不仅是科学的中心,也是技术的中心,它给我们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我们要追求的不是一个诺贝尔奖,而是要追求掌握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知识,集合人类共同的能力,建造一个中国的科学中心,使得中国的科学发展,也能够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之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科学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未来应该怎么办?今天中国的基础科学,在国际上的投入在第三名或者第二名的位置,但占我们整个研发经费的比重只有5%左右,而国际上基本上是在10%到20%。从这个比例就可以看到,政府、民众对基础科学的认识,还不够重视。大家应该对基础科学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认识到它是我们文明的一部分,是我们强身健体、成为世界上伟大国家的一部分。它会使我们成为对人类文明有贡献的民族,使我们能够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也许一百年以后、两百年以后、五百年以后,我们会看到很多中国人的名字,写在科学的教科书上,使得我们的科学真正地在将来,能够深刻地把科学的基因,溶解在我们民族的血液和文化里,使得我们把对科学的追求,对科学的研究,对科学的喜爱,能够真正成为我们本能的一部分,也许到那时候,我们中华民族不光在经济上有地位,同时在文化上、在文明上也有一个重要的国际地位。
(摘自《新华日报》2016年9月7日)
新闻推荐
第28届29届东盟峰会在老挝万象拉开帷幕综合新华社万象9月6日电并期举行的第28届、29届东盟领导人会议6日在老挝首都万象拉开帷幕。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领导人呼吁继续推动东盟共同体建设,加强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