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个细胞核移植“三父母”婴儿这样诞生
美国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张进团队19日在美国生殖医学学会会议上正式宣布,世界首个细胞核移植“三父母”婴儿已于今年4月诞生。这一消息自9月底被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独家提前披露后,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也带来很多疑问。张进在会议期间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暂且让我们抛开争议,听听张进讲述他“在心里压了很久”的这些事儿。
男孩“很好”“非常可爱”
张进说,这个婴儿的父母来自中东,婴儿的母亲本身健康,但她四分之一的线粒体携带有亚急性坏死性脑病的基因,曾经4次流产,之前生下的两个小孩也因这种遗传疾病而分别于6岁和8月龄时死亡。为了帮助这名女性,张进团队采用了“三父母”技术,即利用捐赠者卵子的健康线粒体替换其有缺陷的线粒体,再实施体外受精,最终获得的婴儿除了拥有父母的基因外,还拥有捐赠女子的线粒体遗传物质。
手术在未限制“三父母”技术的墨西哥进行。张进团队利用这种方法培养了5个胚胎,其中一个发育正常,这个胚胎随后被植入母亲体内。今年4月,男婴顺利出生。张进说,这个小孩现在情况“很好”,跟其他正常小孩一样会哭、会笑、会闹,“非常可爱”。
张进强调,这对夫妇是2011年到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寻求帮助的,他们前后经过5年的酝酿,在技术安全性、线粒体基因变异诊断等方面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与研究,所以“不是匆匆忙忙就做了”。“我们很感谢这个病人,非常勇敢,她相信我们,她也知道有风险。”张进说。
张进称,仅谈伦理道德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怀孕4次流产、生出的两个孩子夭折,这是对病人巨大的精神折磨。线粒体疾病孩子生出来由于肌肉细胞无法正常工作,只会啼哭,无法主动吸奶。如果您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您只要去体验一个礼拜,可能就会崩溃。只要从病人角度考虑,很多人想法就会改变。”张进说。
张进告诉记者,他们碰巧、也是故意要“制造”男孩。如果做出来的是女性胚胎,他们会选择先将其冷冻储藏。这是因为男性的线粒体不会传给下一代,这样能保证下一代的安全。
张进说,这个男婴在胚胎阶段的线粒体变异小于5.7%,而出生后线粒体变异平均值为1.6%。一般认为,线粒体疾病发病需要变异达到20%以上。“根据我们专家组的一致意见,这个小孩长大后出现线粒体疾病的几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他说。
“20年的努力”
张进2004年创建的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在美国华人圈内小有名气,但在线粒体研究领域,张进名不见经传。他对记者说,很多人都觉得他做出“三父母”婴儿可能是偶然、凑巧或幸运,但他们其实从1996年就开始研究。
张进说,他1984年从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硕士,接着又到有着“现代生殖学技术摇篮”之称的剑桥大学读博士,然后到纽约大学医学院做住院医生,“接受了严谨、扎实的科学实验与临床的培训”。
为了说明他们研究的艰难,张进讲了几个小故事。比如,他们的科研经费都是自掏腰包,十分有限,当初为了向加拿大魁北克一名专家了解一个小小的技术细节问题,张进与助手刘辉租了一辆大卡车,把所有的实验仪器都带上,两人开车7个小时,到魁北克做了两三个礼拜的实验,做完了两人再开车返回。
“这是一个无声的战场,英国也好,美国也好,日本也好,大家都想拿第一。我们第一个做出来,大家就说,他们怎么先做出来呢,他们好像也没有什么背景啊?我们其实是经过了20年的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张进说。
至于有人批评他们不是通过同行评议的论文而是通过媒体发布成果,张进说,他们的论文已经提交快有半年了,肯定是要发表的。但这个论文面临的主要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伦理道德上的问题。
张进不愿意透露手术具体费用,只是强调“很贵”。“因为我们才刚刚做出来,我们还没有定价。费用我们还是按个案处理,会根据病人自身的经济条件,不想让病人破产”。
“革命性”技术
细胞核移植技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卵子受精后移植,这种所谓原核移植技术已经获得英国批准,但在伦理上面临较大争议。张进对记者透露,他曾跟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合作过研究卵子受精后细胞核移植技术。另一类是最新的卵子受精前移植,也就是张进现在使用的技术,伦理争议相对小一些。
近日有报道称,乌克兰两名母亲通过原核移植试管婴儿技术怀孕20多周。张进说,乌克兰人用的还是老版本的技术,甚至还不如他2003年使用的技术先进,在细胞核移植后融合方面,他使用的是电融合,而乌克兰人用的是病毒融合,后者病人接受起来难度相对较大,两者的差距“就好像航空母舰舰载机起飞使用老式蒸汽弹射与先进电磁弹射的差距”。
上世纪90年代,曾有美国科学家通过向不孕女性的卵子中注射少许健康捐献者卵子线粒体再受精的胞浆移植方式,降生出17名婴儿,其中大部分据报道都很健康,但这种“三父母”技术后被美国政府禁止。
张进说,这种方式主要是治疗不孕,对遗传病治疗肯定没有任何帮助。而“我们做的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三父母\’婴儿,货真价实,我的细胞核给您,您的线粒体给我,而不是给我一点点线粒体,完全是革命性的”。 (林小春)
新闻推荐
巴黎时装周上,中国元素惊艳了全世界。设计师Bvien在中国旅行期间获得了灵感。他在中国很多地方都看到这个“拆”字,他向当地人询问这个字的含义时,大家告诉他:这个字在中国代表着家庭即将走向富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