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爱科学”:农业大省跃升科技大省新华社记者王正忠王圣志徐海涛
近4年两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5倍、增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扩大2.3倍、升至全国第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成为发展主引擎……
记者在安徽调研了解到,该省以科学技术为突破口引领全面创新,一改传统农业和煤炭、钢铁等资源型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实现从“农业大省”到“科技大省”的角色转变,经济形势稳中向好,闯出了一条中西部“科技创新促崛起”新路。
做强科技供给:“独有独创”塑造“新安徽”核心竞争力
今年8月,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在我国发射升空,这项国际量子科研的重大突破,核心技术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他们也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3年,中国科技大学陈仙辉等学者,以重大发现“铁基超导”问鼎此前已3年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入选英国《自然》杂志评选的“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量子通信、铁基超导、“人造太阳”……近年来,地处中部的安徽涌现出一批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科研成果。这些“独有独创”的原始创新,为安徽“无中生有”发展新兴产业、“升级换代”提振传统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量子信息被认为是下一代IT产业核心技术,国内前沿的两家企业国盾量子、问天量子都诞生在安徽。科大讯飞多次夺得国际语音合成大赛冠军,成为国内高市值的软件企业之一。
“过去我们常讲安徽具有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等优势,现在随着这些传统优势弱化,要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更多依靠创新塑造新优势。”安徽省委的主要领导说。
攻关全国首条8.5代、全球首条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安徽跃居全国最大新型显示材料基地。年产工业机器人2200多台,居全国前列。笔记本电脑年产量近1400万台,全球每10台中就有1台是“安徽造”。
从粮、煤、钢到液晶、机器人、笔记本电脑,科技使安徽的产业结构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上攀升。原本“有而不强”的家电、汽车等传统产业,也在行业增速放缓的大形势下“逆市”迸发活力。
2015年,安徽出产电冰箱、洗衣机、空调7789万台,占全国约四分之一。产销汽车126万辆,增长31%,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7倍居全国前列。
科技也深刻改变了安徽的农业。联合中科院开展科技增粮“第二粮仓”项目,安徽分步改造2471万亩低产田催生一批“吨粮县”。安徽农业大学成立全国首个茶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出国内外首条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得到推广。
科技创新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近3年,安徽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1.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4%、9.9%。
向改革要动力:畅通产学研催生“创新黑马”
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6个产粮大省之一,安徽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上世纪90年代,安徽曾研发出全国第一台VCD和微型计算机,但产业总是“长不大、留不住”,墙内开花墙外香。
进入新世纪,安徽发展的出路在哪里?安徽省委、省政府直面“痛点”“堵点”,决心做强本省的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转换路径走自主创新崛起之路。
2004年,合肥成为全国首个科技创新试点市;2008年,安徽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2013年,安徽获批全国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
十几年来,针对“科研之花难结产业之果”等突出问题,安徽一方面勇于“动刀、试错”破解顽疾,一方面创新制度“激发、扶持”全社会创新创业。
为激活人才、资金、项目等创新要素,安徽陆续出台了“1+6+2”配套政策。如,多种形式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推出“政府投资入股、上市后股份奖励”等新型扶持方式。资金引导企业建实验室、购买研发设备,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全省已激励2259名科研人员1.35亿股。
为打破“科研、生产两张皮”,安徽“柔性制度”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人才双向交流,经费支持双方协同创新。全省80%以上工业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企业逐步成为创新主体。
为发挥市场作用,以政府有限投入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安徽在研发、转化等环节形成“创新后补助”推进机制。去年全省近千家科研院所和企业获得政府补助15亿多元,带动研发投入60多亿元。
“创新就是最大的政策!个人愿创新,多方给资源;企业愿创新,政府有补助;地市愿创新,省里就支持。”安徽省创新办负责人夏辑说,安徽实施创新战略十几年,最大的变化是发展观变了。
从基础研究、发明专利到现实生产力,打通创新链的安徽释放出强劲发展活力:近5年,安徽平均每天新增1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5968亿元增至15313亿元。
今年上半年,安徽获授国家发明专利9363件,增长106%,成为增速全国第一的“创新黑马”。
创新“磁石效应”:内外资源集聚迈向科技强省
今年7月,哈工大机器人中央研究院、北航创新研究院落户安徽。此前不久,清华、北大、中国农科院等已在安徽布局研究院,全省国家级研发平台达到161个。
科技,已成为安徽的一种特质、一个品牌、一面旗帜,发挥出吸聚创新资源的“磁石效应”。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近年来连续引进了8位哈佛大学博士后,组建起国际一流的“转化医学学科”团队。
“我们从哈佛回来的8名师兄弟,没有一个是安徽籍,选择来安徽,根本原因是找到了能实现梦想的环境!”归国学者刘青松说。
近两年,安徽面向全球引进了160个高层次科技团队,并支持企业境外投资。马钢收购了世界一流高铁轮轴厂商法国瓦顿公司;合肥产投集团3亿美元参与并购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的射频业务,在合肥设立研发中心。
这些“高精尖缺”创新要素的集聚,将助推安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达到新高度。
近期,国务院批复了全国7个地区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安徽成为中部唯一入选省份。
新使命吹响了安徽从科技大省迈向“科技强省”的号角。据了解,安徽将聚焦“两大中心、三大任务”实施“八大机制”,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2030年建成科技强省,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新华社合肥10月26日电
新闻推荐
新华社首尔11月2日电(记者姚琪琳)继10月30日仓促改组总统府后,韩国总统朴槿惠2日提名卢武铉总统时期幕僚金秉准为新总理人选。韩国青瓦台总统府发言人郑然国2日在记者会上表示,金秉准曾历任卢武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