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无籽葡萄致不育 为啥这么多人信

大江晚报 2016-10-10 00:00 大字

最近,葡萄无籽是因蘸了避孕药的谣言让不少“吃瓜群众”心生恐慌,一些产区的无籽葡萄销量甚至因此受到影响。幸好专家及时辟谣,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负面影响。

近年来,生活中流传的谣言耸人听闻,不少都与农产品有关。相信谣言的背后是非理性,但我们也应当关注这非理性产生的原因。苏丹红、毒奶粉、地沟油……这些年,农产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不少消费者留下心理阴影。所以一旦有关于食品安全的传言出现,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确,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农产品安全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老百姓对农产品的健康安全更加关注无可厚非。但是,为何一些无稽的谣言却让不少人深信不疑?因为辨别谣言的确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由于不少消费者对农业各环节的信息缺少了解渠道——生产环节,使用了多少化肥农药;运输环节,保鲜是否达到标准;加工环节,有没有添加有害化学品,都不甚明了。在群众最关心的话题上,真实准确、透明及时的信息供应不充足,自然会让部分人因为信息饥渴而轻信谣言。

应当说,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安全的质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消费理念的进步。公众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增强,也能起到一定的社会监督作用,倒逼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但是,如果矫枉过正,一味捕风捉影,轻信谣言,甚至传谣造谣,造成的社会危害则不可小觑。

杜绝谣言,最根本的是要织密农产品安全保障网络。提供安全农产品,让消费者放心,应当是贯穿整个农业生产流程的理念,也应当是参与者都必须恪守的准则。作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无论是普通农户,还是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都应当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重视质量,保证安全,用实际行动让消费者打消顾虑、树立信心。政府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由多头管理,变为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让透明高效的制度为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

杜绝谣言,还应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政府增强信息发布意识,实行定期的信息发布机制,减少因信息缺失造成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帮助公众提高对于谣言的辨别能力。增加公众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素养,是科普的重要任务。农业科普不能缺位,要找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利用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增强科普的趣味性,让公众愿意参与、乐于接受,这样才能增强他们对谣言的“抗体”。

此外,农业生产经营者也应注意提高生产信息的透明度。目前,已有不少人开始探索,通过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让消费者走进田间地头,通过认领、定制、采摘等方式,参与到农产品的生命周期中;也有人运用“互联网+”破解难题,让消费者在超市扫描二维码,获取产品在各个环节的信息,这些做法都有助于消费者因为了解而产生信任。

风险社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网络世界的一句谣言,往往会牵动农民的生计,居民的餐桌。我们必须多方发力,让真相跑在谣言的前面。  据《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马尔代夫宣布脱离英联邦

新华社科伦坡10月13日电马累消息:马尔代夫外交部13日发表声明表示,鉴于长期以来英联邦部长级行动小组及英联邦秘书处给予马尔代夫不公平、不公正待遇,马尔代夫政府决定脱离英联邦。声明表示,自2012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