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美国反恐策略调整 带来中东格局变化

德阳日报 2016-06-03 21:16 大字

6月1日,在伊拉克费卢杰郊区,伊拉克什叶派民兵向“伊斯兰国”武装人员发射火箭弹。本版图片均新华社

伊拉克政府军对巴格达以西50公里的战略重镇费卢杰的进攻6月1日进入第10天,并已取得进展。政府军在什叶派民兵的协助和美国领导的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空中支援下,从5月23日开始从3个方向对费卢杰发动进攻,并在南部取得突破,目前已经攻进城区。

费卢杰战役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美国对其在中东地区以打击“伊斯兰国”为核心的反恐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而这很有可能带来中东格局的进一步变化。费卢杰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西部地区控制的最后一个据点,也是距离首都巴格达最近的据点。收复费卢杰,不仅将把“伊斯兰国”势力赶出伊拉克西部地区,解除对巴格达的重大安全威胁,而且严重打击“伊斯兰国”士气,大幅提升反恐信心,并为以后反恐作战提供宝贵经验。但是费卢杰居民以逊尼派穆斯林为主,反政府情绪强烈。

美国调整反恐策略

通过费卢杰战役以及此前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可以看出美国反恐策略中的一些新变化。

首先,把伊朗和俄罗斯作为反恐同盟军。2014年9月,美国公布了一份反对“伊斯兰国”国际联盟名单,包括了英、法等54个国家以及北约、欧盟、阿盟等地区组织,并不包括伊朗和俄罗斯。但在费卢杰战役中,不仅作战主力是与伊朗关系密切的伊拉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而且配合政府军作战的什叶派民兵更是由伊朗“革命卫队”负责海外作战的“圣城军团”司令卡西姆·苏莱马尼将军亲自坐镇和指挥,并有伊朗“革命卫队”和黎巴嫩什叶派“真主党”成员参与。

美国与伊朗是否协同作战,虽然没有公开报道,但有分析认为,在战场上存在大量伊朗人员的情况下,如果双方没有沟通和协调,就难以避免美国领导的国际联盟战机“误炸”伊朗人员的情况。此前,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中,美国同俄罗斯之间就存在默契与合作。

其次,在反恐战争取得进展后不留权力真空。“伊斯兰国”以及之前的“基地”组织,之所以能够在中东地区迅速坐大,一个重要原因是中东陷入乱局之后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许多地区出现权力真空,给予这些极端组织可乘之机。西方很多观察家对此都有深刻认识并多次发出警告。在叙利亚,美国已经默认巴沙尔政权和北方库尔德武装填补“伊斯兰国”撤退后留下的真空,在当地实施有效治理。而在费卢杰和伊拉克其他很多地区,美国则同意什叶派主导的伊拉克政府来填补这个真空。

第三,故意疏远海湾国家传统盟友。海湾国家是美国在反恐战争中的重要盟友,而且一度在反恐战争中非常活跃。但在费卢杰战役以及最近的叙利亚军事行动中,几乎见不到海湾国家的身影,这显然是美国的有意安排。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会参议院5月17日通过一项“制裁恐怖主义支持者法案”,允许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受害者及其亲属起诉沙特政府。此前,美国已经发动了一场针对沙特政府的舆论战,指责沙特政府与中东恐怖势力暗中勾结、为其提供支持。

影响中东格局

美国调整其反恐策略主要出于以下原因:首先,奥巴马的总统任期即将结束,他渴望在反恐方面有所建树,留下政治遗产;其次,美国以往在中东执行的反恐策略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了;第三,欧洲国家因频繁遭到恐怖活动侵袭和难民潮压力对美国颇有怨言,使美国感受到有必要在打击恐怖主义和恢复中东稳定方面做点什么以树立威信。

然而,美国近来的策略调整也将给中东格局带来深远影响。一方面,有助于伊朗在中东地区特别是伊拉克和叙利亚进一步扩大影响,同时有助于俄罗斯巩固其在中东的存在,有助于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继续执政。伊朗向伊叙两国派遣军事人员作为军事顾问甚至直接参与作战,叙利亚政府收复东部城市巴尔米拉以及伊拉克政府去年底收复西部城市拉马迪和即将收复费卢杰,这些将彻底疏通从德黑兰到大马士革的战略通道,使所谓的“什叶派弧”更加稳固。

另一方面,上述变化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中东地区教派矛盾,引起海湾国家的不满,同时引起以色列的恐慌。以色列最近在其占领的叙利亚戈兰高地首次举行内阁会议,以及日前改组政府让“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党领导人、极右翼政治人物利伯曼担任国防部长,或许就有这方面考虑。另外,在伊拉克政府军打响费卢杰战役后,海湾国家媒体多次播发伊拉克逊尼派宗教人士指责什叶派民兵破坏当地清真寺和杀害逊尼派穆斯林民众的消息,对激化教派矛盾推波助澜。

对于中东格局的可能变化,海湾国家和以色列不大可能无动于衷,它们的反应将如何影响形势发展还有待观察。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

6月1日,在伊拉克费卢杰郊区,伊拉克什叶派民兵向“伊斯兰国”武装人员发射火箭弹。本版图片均新华社

伊拉克政府军对巴格达以西50公里的战略重镇费卢杰的进攻6月1日进入第10天,并已取得进展。政府军在什叶派民兵的协助和美国领导的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空中支援下,从5月23日开始从3个方向对费卢杰发动进攻,并在南部取得突破,目前已经攻进城区。

费卢杰战役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美国对其在中东地区以打击“伊斯兰国”为核心的反恐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而这很有可能带来中东格局的进一步变化。费卢杰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西部地区控制的最后一个据点,也是距离首都巴格达最近的据点。收复费卢杰,不仅将把“伊斯兰国”势力赶出伊拉克西部地区,解除对巴格达的重大安全威胁,而且严重打击“伊斯兰国”士气,大幅提升反恐信心,并为以后反恐作战提供宝贵经验。但是费卢杰居民以逊尼派穆斯林为主,反政府情绪强烈。

美国调整反恐策略

通过费卢杰战役以及此前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可以看出美国反恐策略中的一些新变化。

首先,把伊朗和俄罗斯作为反恐同盟军。2014年9月,美国公布了一份反对“伊斯兰国”国际联盟名单,包括了英、法等54个国家以及北约、欧盟、阿盟等地区组织,并不包括伊朗和俄罗斯。但在费卢杰战役中,不仅作战主力是与伊朗关系密切的伊拉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而且配合政府军作战的什叶派民兵更是由伊朗“革命卫队”负责海外作战的“圣城军团”司令卡西姆·苏莱马尼将军亲自坐镇和指挥,并有伊朗“革命卫队”和黎巴嫩什叶派“真主党”成员参与。

美国与伊朗是否协同作战,虽然没有公开报道,但有分析认为,在战场上存在大量伊朗人员的情况下,如果双方没有沟通和协调,就难以避免美国领导的国际联盟战机“误炸”伊朗人员的情况。此前,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中,美国同俄罗斯之间就存在默契与合作。

其次,在反恐战争取得进展后不留权力真空。“伊斯兰国”以及之前的“基地”组织,之所以能够在中东地区迅速坐大,一个重要原因是中东陷入乱局之后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许多地区出现权力真空,给予这些极端组织可乘之机。西方很多观察家对此都有深刻认识并多次发出警告。在叙利亚,美国已经默认巴沙尔政权和北方库尔德武装填补“伊斯兰国”撤退后留下的真空,在当地实施有效治理。而在费卢杰和伊拉克其他很多地区,美国则同意什叶派主导的伊拉克政府来填补这个真空。

第三,故意疏远海湾国家传统盟友。海湾国家是美国在反恐战争中的重要盟友,而且一度在反恐战争中非常活跃。但在费卢杰战役以及最近的叙利亚军事行动中,几乎见不到海湾国家的身影,这显然是美国的有意安排。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会参议院5月17日通过一项“制裁恐怖主义支持者法案”,允许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受害者及其亲属起诉沙特政府。此前,美国已经发动了一场针对沙特政府的舆论战,指责沙特政府与中东恐怖势力暗中勾结、为其提供支持。

影响中东格局

美国调整其反恐策略主要出于以下原因:首先,奥巴马的总统任期即将结束,他渴望在反恐方面有所建树,留下政治遗产;其次,美国以往在中东执行的反恐策略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了;第三,欧洲国家因频繁遭到恐怖活动侵袭和难民潮压力对美国颇有怨言,使美国感受到有必要在打击恐怖主义和恢复中东稳定方面做点什么以树立威信。

然而,美国近来的策略调整也将给中东格局带来深远影响。一方面,有助于伊朗在中东地区特别是伊拉克和叙利亚进一步扩大影响,同时有助于俄罗斯巩固其在中东的存在,有助于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继续执政。伊朗向伊叙两国派遣军事人员作为军事顾问甚至直接参与作战,叙利亚政府收复东部城市巴尔米拉以及伊拉克政府去年底收复西部城市拉马迪和即将收复费卢杰,这些将彻底疏通从德黑兰到大马士革的战略通道,使所谓的“什叶派弧”更加稳固。

另一方面,上述变化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中东地区教派矛盾,引起海湾国家的不满,同时引起以色列的恐慌。以色列最近在其占领的叙利亚戈兰高地首次举行内阁会议,以及日前改组政府让“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党领导人、极右翼政治人物利伯曼担任国防部长,或许就有这方面考虑。另外,在伊拉克政府军打响费卢杰战役后,海湾国家媒体多次播发伊拉克逊尼派宗教人士指责什叶派民兵破坏当地清真寺和杀害逊尼派穆斯林民众的消息,对激化教派矛盾推波助澜。

对于中东格局的可能变化,海湾国家和以色列不大可能无动于衷,它们的反应将如何影响形势发展还有待观察。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

新闻推荐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 就核供应国集团扩员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2日就核供应国集团扩员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有记者问:据报道,据外交人士透露,中国和新西兰、爱尔兰、土耳其、南非、奥地利等国家反对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NS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