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

广安日报 2015-09-24 21:21 大字

西海岸新城一角。

“百家媒体老总看西海岸”采访团走进青岛东方影都。

中德创意设计基地。(资料图片)

繁忙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港口。

□本报记者 苏明朗 胡世平 文/图

金秋的胶州湾西海岸,捷报频传。

8月27日,总投资450亿元的9个大项目集中签约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高新区,项目总投资450亿元,涵盖金融、商业、教育、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

9月21日,青岛西海岸新区招商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共签约蓝色、高端、新兴领域重点项目52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其中内资项目39个,外资项目13个,投资额过百亿元项目10个。

……

捷报频传的背后,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提档升级”。2014年6月3日,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同时也是2014年1月国务院出台《新区设立审核办法》后批复的第一个新区。

1年多来,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又添新兵”的竞争态势下,青岛西海岸新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积极承接新战略、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区、探索新机制,着力建设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四区一基地”,海洋强国战略支点雏形初现。

今年上半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71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242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9亿元,实际到账外资8.9亿美元,进出口总额96.3亿美元,其中出口47.2亿美元。

改革:争当国家级新区改革先行者

今年5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对“盈思佳德物流”、“美光机械”等50个项目发放了54个许可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规划由“申请审批制”变为“公告许可制”。

“‘公告许可制\’实施后,项目单位无须申请即可直接领取到各类规划许可证,实现后续建设手续、贷款融资同步办理,一般项目可节省2-3个月的时间,复杂项目可节省半年时间,有效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青岛市黄岛区副区长韩冠智说。

事实上,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伊始,就肩负着为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发挥示范作用,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的“两大使命”。

如何创新发展、彰显优势、引领区域经济跨越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答案是: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效率。

1年来多来,青岛西海岸新区瞄准政府效能革命和市场化改革,围绕8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42项改革,以平均每十天推出一项重要改革举措的频率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争当国家级新区改革先行者。

改革,从政府自身效能革命开始——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新区。行政体制、审批制度以及社会治理、综合执法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即接连出台。

去年7月,设立仅1个多月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完成了涉及面广、内容浩繁的两区合一工作,并按照功能区扁平化、基层强治理的思路,将原来的十余个功能区和版块整合为优势突出、定位明确的九大功能区。

各大功能区和镇街分工明确:功能区管理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镇街主要承担服务保障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与此相配套,推进简政放权,将法律法规允许委托管理、有利于高效便民、符合功能区定位的经济管理权限赋予功能区管理机构,其中包括涉及产业发展、投资管理、规划管理、土地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经济管理权限共173项。

新设的九大功能区成为新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多年来以招商引资为第一要务的街道办事处从此“转身”,主抓服务保障、社会管理。用青岛西海岸新区人的说法是:功能区管“吃饭”(经济发展),街道管“睡觉”(社会治理),各司其职,各攻所长。

在大刀阔斧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同时,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亦疾步前行。青岛西海岸新区梳理核定了行政权力清单,实施清单目录管理,凡是未列入行政权力清单的事项一律不得实施,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发布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共186项,实现从正面清单管理模式转变成“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行政务服务清单,对各部门中的登记、检测等行政服务事项进行清单式公示,将简单承诺件简化为即办件,复杂承诺件原则上不超过法定时限的三分之一,建筑业项目从办理审批手续到开工建设由之前的3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

行政执法涉及多个部门,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但也是群众反映较集中、薄弱环节较多的领域。针对以往多头执法中存在的权责交叉、推诿扯皮等问题,去年11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启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城管、国土、文化、海监、交通、环保六大部门的全部或部分执法权,新组建了综合行政执法局,初步建立起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综合执法体制。

与此同时,针对由来已久的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及企业监管相对薄弱问题,青岛西海岸新区启动了大规模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仅用几个月时间,即搭建起区、街道、管区三级社会治理平台,176名区直部门机关干部被选派到管区任职,路面巡逻的城管执法队员、安监员、社区民警、治安联防队员等全部下沉至各网格,村居治保队员、小区物业保安、物业工作人员、楼长等也纳入网格员队伍,社会组织成员、志愿者队伍、机关干部、广大市民等也积极参与,形成了专职干部队伍、专业网格员队伍和兼职网格员队伍“三支”社会治理大军。细密编织的“天罗地网”及科学的运行机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去年,新区信访积案化解率高达85%,88%的街镇达到“三无”标准,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66%。

改革,青岛西海岸新区着力在“破冰”上动真格。

去年8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全国率先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招投标等前置审批,推动行政管理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行政审批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超过50%的行政审批权限被取消。

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据统计,今年一季度,青岛西海岸新区新成立市场主体8522户,同比增长71.75%。

土地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去年末,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全国率先试行“一地多用”模式,将现行的一宗地只有一种用地性质为主体的用地管理模式,变为以建筑功能使用需求为主体的复合性用地管理模式,单一宗地上可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使用性质,以适应城市功能提升、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为进一步增强动力、激发活力,今年3月,青岛西海岸新区还创新性地推出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海域使用权模式。今后,凡涉及黄岛区行政审批权限以及青岛市下放到新区审批的经营性项目用海都要进行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

在城市市场化改革渐入深水区的同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也开始“破冰”。作为农业部、中央农办、发改委等十三部委确定的34个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青岛西海岸新区承担着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任务。目前,此项改革已在新区全面启动,3个社区完成改制,150多个社区进入清产核资阶段,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800多个村居改制,形成一套系统的、改制程序完备、政策扶持全面,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和样本。

此外,青岛西海岸新区还在创新用人机制、金融领域改革等方面接连推出了诸多新举措

……

变则通,通则久。深入系统的改革,赋予青岛西海岸新区极大的发展动力和活力。2014年,新区共完成生产总值2453亿元,超过山东省内5个地级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5.3亿元,超过山东省内6个地级市;实际到账外资17.1亿美元,外贸进出口210.9亿美元,分别占青岛市的28.1%和26.4%。

“很多改革才刚刚开始,成效尚未显现,更多的改革还在‘路上\’。”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王建祥表示,“今后我们将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通过改革破解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激发新活力,推动新区跨越式发展,更好地承担起中央、省、市赋予我们的任务和使命。”

创新:建设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

今年1月22日,阿泰宁等“系列微生态新药产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成果,荣获2014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一家科技创新示范企业,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系列微生态新药成果,获得新药证书4个,获发明专利授权9项,其中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2项,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东海药业”仅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创新驱动引领经略海洋新常态的一个实例。

“作为全国第9个国家级新区,突出海洋经济主题,打造海洋经济示范区,是国家使命。”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主任、黄岛区区长万建忠认为,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海洋经济,最根本的是要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发展动力由依靠政策优势向创新驱动转变。

正是基于这一思路,青岛西海岸新区制定出台了《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建设三年行动纲

要(2015-2017)》,绘制了一幅科技兴海的宏伟蓝图:实施“深蓝”“金梭”“方舟”“千帆”“清零”“倍增”六大科技创新计划,形成从应用基础研究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方位、全链条创新体系,为海洋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和引领。

建设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优势明显:新区集聚了中船重工711所、702所、725所、电子41所等科研机构近200家,其中国家级科研机构24家;拥有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12.7万人,各类人才36万人,其中驻区“两院”院士6名、中央“千人计划”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9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6名;“海洋石油201”、“深潜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主推进电机等均由区内企业自主设计和研发制造,深海海工装备制造跻身世界前沿。

深入推进海洋科技研发“深蓝计划”。设立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深化与中科院、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务实合作,打造5个海洋应用基础科研平台;依托中船重工、北船重工、中海油海洋工程、明月海藻等涉海企业,引进培育10个海洋应用技术平台,支持完成5大领域20项海洋科技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已初步形成了创新要素完善、科技力量雄厚、海洋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大力实施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千帆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计划”:争取新区三年内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总数突破2000家,培育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超过100家;到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到400家以上,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30家以上。

……

如今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在进入科技创新发力时代。去年全区共获得上级科技奖励161个,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130个,奖励数量和层次均创历年最高;全区新申请发明专利8764件,发明专利授权656件,申请量和授权增量均居山东省第一。

为更好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青岛西海岸新区还构建起“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推动海洋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

西海岸珠山脚下,明月海藻集团将看似不起眼的小小海藻串起一条条海洋生物产业链。一吨海藻的市场价只有0.8万元,经“明月海藻”公司浸泡、破碎、提取、净化漂浮,提取出海藻酸,可制作成不同种类的海藻酸盐。

明月海藻集团董事长张国防自豪地说,目前“明月”牌褐藻多糖年产2.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80%,占全球总产量一半,海藻酸钠、藻酸丙二醇酯等产品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明月海藻”成为海藻生物科技示范基地,正是得益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位一体”创新体系的大力支撑。黄岛区科技局局长赵英民介绍说,眼下,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在围绕“深蓝、高端、新兴”产业的发展定位,依托国际海洋信息港、国际海洋人才港、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三大要素市场”,推广“明月模式”,规划建设海洋产业孵化器,担当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使命。

“借力”、“引智”,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走向“深蓝”。如今,中科院海洋所的大科学研究中心、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哈工程青岛船舶研究院等高端涉海科研机构纷纷落户,全区集中签约引进133个海洋产业项目和机构,新创建3个市级海洋特色产业园,28家企业纳入青岛市百家蓝色经济重点培育企业。

潮起潮落的胶州湾西海岸,正在加速构筑“深蓝”产业示范基地:凭借海西湾产业基地的制

造优势,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聚集关联发展,壮大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集群规模,建设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依托科技部批复的“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新型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新型海水综合利用材料产业集群;依托董家口建设海水淡化基地和海水淡化设备集成基地;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在斋堂岛建设海洋能技术试验基地,建成500kW海洋能独立电力系统,打造成我国北方最大的海洋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蓝色跨越没有终点,创新驱动永在路上。

“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激活创新基因、寻找创新突破点的必然途径。”王建祥说,下一步,青岛西海岸新区将积极整合各方面的涉海创新资源,着力构建起市场导向、协同集成、优势互补的创新模式,推进政、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不断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引擎:产城一体化打造海洋产业新高地

今年3月10日,总投资6亿元的斯图加特航空自动化项目实现投产,首批工业机器人已下线交付,其先进的装备制造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5月5日,又一个500亿元大项目——中铁·青岛博览城签约落户,规划建设东亚国际展览中心、东亚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会展配套商务中心、高铁新技术研发中心等“八大中心”,为新区经济增长再添新引擎。

如今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已成为海洋高端产业的“投资洼地”。“经济强不强、优不优,关键看产业。”王建祥坦言,加速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对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力,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至关重要。

如何破题?青岛西海岸新区突出“蓝高新”,加快“转调创”,推进创客创业创新创意,以高端、高质、高效为方向,以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着力构建“616”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六大支柱产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等手段,提升航运物流、船舶海工、家电电子、汽车工业、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拉伸产业链条,向价值链高端拓展,通过转型升级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再创新优势。

培育十大新兴产业。采取引进、嫁接、裂变等模式,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旅游度假、通用航空、科技服务、文化创意、蓝色金融、生命健康产等十大新兴产业,逐步打造生态型、智能型、微纳型、服务型、融合型的新兴产业集群。

打造六大特色产业。依托城乡一体、产城相融、陆海统筹的独特条件,推进差异化、精深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影视产业、港口贸易、游艇邮

轮、军民结合、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加工等六大特色产业。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海洋特色园区”之一,青岛西海岸新区全力打造全国高端船舶修造基地和世界级海洋工程装备基地。预计今年新区船舶海工产值可达到290亿元。目前,该基地已成全国四大船舶与海工制造基地和“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造船能力突破400万载重吨,世界首艘具备3000米深水铺管能力的“海洋石油201”号、亚洲最大深海油气平台“荔湾31”、国内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从这里驶向“深蓝”。

总投资500亿元的影视文化产业集群龙头项目——东方影都内的万达茂、影视产业园、星级酒店群、游艇中心等已全面开工,将吸引3000余家影视企业进驻,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高端影视文化旅游产业区。

更可喜的是,惠普全球大数据应用基地项目与东方影都将构建起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条。通过

两大项目的引领带动,将孵化带动上千家影视、科技公司及上下游产业项目,“影视文化+科技研发”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5月20日,山东省首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开园,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通关、物流、办公、展销等全流程服务,将成为大型电商落户和中小电商创业的首选地,形成外贸进出口增长新引擎。

……

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已集聚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西海岸出口加工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德生态园等5个国家级园区和胶南经济开发区、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凤凰岛旅游度假区、灵山湾旅游度假区等5个省级园区,是全国国家级园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政策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培育形成了航运物流、船舶海工、家电电子、汽车工业、机械装备、石油化工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2014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9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1%,占青岛市海洋经济增加值的33.7%,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

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答案是: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为此,青岛西海岸新区着力加快产城一体化建设,将发展的蓝图描绘在生态的绿图之上,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一幅宜居宜业的宏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5月8日,连接新区和青岛东海岸的地铁1号线跨海规划正式公布,而贯通新区东西的地铁R3线也在快速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在跨入“地铁时代”。直通新区中心的高速公路连接线将于2016年建成通车;新区距离青岛新机场仅半个多小时车程。

青岛西海岸新区独创的“绿强度”指标体系对建筑立体绿化指标进行明确和引导,从一个崭新的角度为当下的城市化发展提供“范例”。在“绿色”大背景下,山海城一体的滨海特色新区中心,四周拱卫着灵山湾影视城、董家口新港城、古镇口海军城、王台国际城4个产业特色鲜明的城市组群;在城市组群外,“竹风茶韵”、“蓝莓之乡”、“千年古郡”等12个特色鲜明的小镇,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散发着夺目的光辉……

如今,青岛西海岸新区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青岛西海岸新区这艘海洋“国”字号的大船,正承载着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的重任,扬帆远航。

新闻推荐

三名科学家分享今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7日电(记者和苗付一鸣)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达尔、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克和拥有美国、土耳其国籍的科学家阿齐兹·桑贾尔,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