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地震活跃期之争

德阳日报 2015-04-28 00:36 大字

印尼苏门答腊、海地、智利、中国汶川、日本,近些年来全球多地发生强震,尼泊尔刚刚又发生7.9级(中国地震台网测定为8.1级)强震,人们不免发问,地球是否调到了“振动模式”?一些专家就此认为,地球已经进入了地震活跃期,但也有专家持谨慎态度,学术界的观点尚未一致。

首先,对于此次尼泊尔强震的成因,美国地震学会《地震研究通讯》主编、佐治亚理工学院副教授彭志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次地震发生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边界地区,印度板块每年以4到5厘米的速度向欧亚板块挤压,因此积累了巨大的板块构造应力,最终通过地震释放出来。

彭志刚认为,这次地震还引发了其他地方的地震。如在尼泊尔7.9级(中国地震台网测定为8.1级)地震发生约3小时后,中国西藏日喀则地区发生了5.9级地震。地震引发地震的原理很简单,如果一个地方本身存在地质断层,只不过像搭积木那样刚刚能稳定住,如果受到外力干扰就很容易结构失衡而地震。彭志刚研究组今年初还发表文章指出,2004年和2005年苏门答腊先后发生9级和8.6级地震之后,在西藏改则地区也触发了4级左右地震。

那么,地震之间互相引发,会不会导致出现一个地震活跃期呢?近些年来全球各地发生的强震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联系?目前科学界在这方面尚存争议。

先来看支持地震活跃期的观点。在尼泊尔地震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表示,全球地震活动以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9.0级地震为标志,进入了8级地震活动的高发期,到目前为止共发生8级以上地震15次,9级以上地震2次,呈现了类似20世纪前半叶全球8级大地震多发的状态,并且这一态势可能还将持续。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也表示,此次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南边,而青藏高原特别是南部地区地质活跃度高,正处于7级以上地震的丛集期,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对青藏高原的地震形势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判断。

但彭志刚认为这是一个存在争论的问题。他说:“我们观察到,从2004年苏门答腊9.0级地震后,全球8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次数确实比过去50年多了4倍以上。但科学家还不清楚这些大震是随机发生,还是彼此存在关联。主要的原因是在于有精密仪器记录的地震历史太短,不过100年左右,因此地震学家无法从中摸索出相应规律。”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兰迪·鲍德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谈到了地球是否已进入地震活跃期的问题。“这很难说,我看到有研究说是,也看到有研究说不是,”鲍德温说,在全球范围内,强震多发区可能在任何年份发生强震,“但我们不认为一个或多个地震活跃区之间存在联系”。

事实上,每一次大地震发生后,都会出现关于地震活跃期的讨论。在2013年芦山地震后,美国航天局地球物理学家汤姆·帕森斯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地球发生地震的频率有高的时期和低的时期,但这种高低起伏难以与随机现象区分开来,所以,对于所谓的活跃期有多长,我们无法做出评价。” 

帕森斯推荐了一篇2012年发表在《美国地震学会通报》上的论文,其中就关注到2004年印尼9.0级地震、2010年智利8.8级地震、2011年日本9.0级地震等大地震频发的情况,探讨这些地震之间是否有关系。这篇论文最后的结论是:大地震发生的时间点接近于随机分布,难以在此基础上明确得出活跃期的结论。

既然科学界在这方面尚无统一的定论,为何人们的感受是,地球明显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呢?这篇论文提到,现代社会传媒日趋发达,进入新世纪以来每一次大地震都得到媒体的大量报道,而过去一些大地震发生后可能不为其他地方的人所知。

文章列举的其他原因还包括,现在全球人口增多,地震造成的伤亡变大;全球化又使得各地人们频繁流动,人们对地震消息也就更为关心。这些原因合在一起,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地震活跃期。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

新闻推荐

尼泊尔地震已造成3904人遇难

4月26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敦迪凯尔广场,一名受伤男子在帐篷中休息。本版图片均据新华社4月26日,在尼泊尔巴克塔普尔,人们看着一所在地震中损毁的学校。据新华社加德满都4月27日电(记者吴强周盛平)尼泊尔...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地震活跃期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