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熊向晖 险些失手被总理批评

达州晚报 2014-03-08 14:39 大字

熊向晖(1919-2005),原名熊汇荃,安徽凤阳人,生于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1937年,熊向晖进入胡宗南部队服役,长期担任胡宗南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负责处理机密文电和日常事务等,一直到1947年5月。其间,为我党我军搜集了大量情报。胡宗南的作战计划,下属指挥官还没看到,毛泽东手里就已经有一份了。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的王牌特工转行成了外交官。1949年开始,熊向晖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开始了20多年的外交生涯,在诸多重要的外交场合中,熊向晖都以“总理助手”的身份出现。按理说,熊向晖这样的传奇人物,应付外交事务要轻松许多,不过,他也曾险些失手。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夕,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来华做技术安排,负责接待的正是熊向晖。美方希望通过卫星,在美国转播尼克松访华的盛况,可当时中国没有通讯卫星,黑格便提出,美国提供卫星和技术支持,中国只需在北京、上海、杭州三地修建地面站即可。熊向晖觉得,既然如此中国不必花大价钱租卫星,便向总理打报告。结果他被总理批评一通,因为租卫星涉及到主权问题,不是花钱的问题。于是,总理提出,请美方负责给中国租一个卫星,并提出要求:1.租期内卫星所有权属中方,美方不得插手;2.费用要合理。这给了黑格一个下马威,结果美国完全同意中方意见。

彭剑华 一个白点发现窃听探头

上世纪70年代,中苏之间正值冰河期,再加上中国国内处于“文革”动荡中,外交活动中意识形态冲突较为明显。1971年,在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当年11月7日上午,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一些中国青年外交官参加完“十月革命”庆祝活动后回到使馆,在接待室小坐。正在大家热烈讨论时,随员彭剑华发现,正前方原来放置书架的墙面上有一个白点。外交官的职业习惯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并且要善于思考。彭剑华走上前仔细观察,发现这个“白点”类似一个塑料吸管,露出墙面约一毫米,他用手一按,那吸管便被按入墙内,一撒手又弹出来。他便和同事赵英琦一起,将情况反映给大使赵禁,赵大使的第一反应,是使馆隔壁有人窃听,那个“吸管”是窃听探头,之所以露出墙面,是因为计算误差。

发现这个探头,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考虑如何把窃听装置取下来,大张旗鼓显然不行,于是使馆决定,在夜半时分动手。一个周末,午夜时分,彭剑华、赵英琦和另外两人,手持铁条、凿子、铁锤,摸黑进入接待室,另外几个人爬到楼顶上,观察使馆隔壁的动静。为了防止暴露,彭剑华他们紧闭门窗,只开手电,一下接一下地凿墙壁。由于墙壁较硬,进度十分缓慢,一个小时才凿进半尺,这难免让人急得下重手,于是声音越来越大,行动暴露了。

凌晨一点,中国使馆周围来了几个便衣,不一会儿,使馆隔壁的房顶上,也爬了五六个人,他们不时向中国大使馆张望。更严重的是,凌晨两点,隔壁也开始凿墙,彭剑华他们从声音判断,对方工具好进度快,给他们造成很大压力。凌晨三点,双方的锤凿声已越来越清晰,局势已经刻不容缓,凿墙的外交人员不顾天气寒冷,拼命抢进度。他们一个接一个,轮流抡铁锤,轮流举手电,使出了全身力气,要抢在敌人之前把窃听器拿到手。功夫不负有心人,眼看墙壁快要凿通,只听“哗啦”一声,一个小方盒露出来,被彭剑华一把抓住。后来,保加利亚方面特意派人来使馆“参观”,但毫无收获。尽管如此,使馆里出现“施工”比赛,还是让人后怕。

安国政 五星红旗退强兵

驻外的外交官,有时还可能遭遇战火。1978年,时任乌干达总统的阿明,为了转移国内压力,于当年10月29日出兵邻国坦桑尼亚,占领了坦北部边陲重镇尼亚卡尼亚西。1979年1月,坦桑尼亚军队和乌国内反对阿明的“乌干达解放阵线”组成联军,开始大举反击。联军兵分三路,势如破竹,很快收复失地,并攻入乌干达,向其首都坎帕拉逼近。

坎帕拉位于维多利亚湖北侧,由九座山丘组成,科洛洛山是其中最大一座,山上设有乌干达总统府、电视台和各国驻乌外交使馆。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位于半山腰,三座英式别墅顺山势横向一字排开,当时中国驻乌大使刚刚病逝,新大使尚未来得及任命,安国政参赞担任临时代办,统领使馆工作。

从3月25日开始,坎帕拉周围发生激战,首都一片混乱,商店关门,市民出逃,各国使馆人员也纷纷撤离。鉴于局面突然失控,安代办决定采取断然措施,成立“战时应变指挥部”,下设对外联络组、安全保卫组和后勤保障组。全使馆23人,打破部门界限,重新分工,统一调配。3月30日,炮弹开始从使馆上空不断飞过,安代办便指挥全体人员在地下室集中,防范各种突发情况。鉴于局势恶化,安代办决定在使馆正门和两侧旁门上各挂一面五星红旗,在三个铁栅栏门上分别悬挂上大牌子,上面用英文和斯瓦西里文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同时,安全保卫组加强昼夜值班和院内巡逻。

一天下午三点多,一辆国籍不明的军车停在使馆大门口,一大群荷枪实弹的大兵跳下车,要武装冲击中国使馆。安代办见状,立即下令全体出动,保卫使馆,确保使馆核心机密得以销毁。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发生了,一辆军用吉普飞驰而来,车上跳下一位军官,居然向使馆翻译立正敬礼。原来,这位坦桑尼亚军官6年前曾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他负责指挥眼前这支部队,他看到使馆门口飘扬的五星红旗,才赶忙过来约束手下士兵。五星红旗退强兵,生动地表明,国家才是外交活动的坚强后盾。(据《北京晚报》)

国际风云中的

中国外交官

新闻推荐

俄称将尽快做出决定

据俄新网17日报道,“统一俄罗斯党”新闻处根据俄国家杜马副主席涅维洛夫的消息表示,俄罗斯将在最短时间内就克里米亚举行的公投结果通过立法决定。该新闻处引述他的话称:“克里米亚举行的公投结果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