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带一路”上那些既旧且新的营商传统

华西都市报 2015-04-03 02:41 大字

□蒋璟璟

所谓“营商”,似乎从来都是勇敢者的冒险,过程永远开放、结果不可预知。这意味着,注定不会有一套普遍适用的“营商成功学”。可即便如此,久远的商业传统,现世的市场实践,还是能给世人提供某些大致可信的经验:最初的勇气,加一点耐心与隐忍,再多一份坚持和努力,便有很大概率,最终能够得偿所愿。

走过“一带一路”每一寸土地,寻找那些创造奇迹的人,也是在重新定义营商的文化。于是,我们看到了蛰伏8年,终于一朝崛起的泰国川籍“光缆大王”;看到了5年时间里,泰国川渝企业数量翻一番的可贵成就……凡此种种,既是时势造英雄使然,更是个体之功。毕竟,中国商人的创富史,从来都是相似并相通的。

根深蒂固的勤勉传统,加之本就草根的身份界定,反倒塑造了川籍商人的职业优势。“厂长西装革履,在车间开叉车”、“一年提成百万元,却都给了员工”——这一切,或许不符合商学学院派的教条,却不折不扣是最为典型的中国智慧。多一点的身体力行,多一点柔性与温度,也便多了一点成功的可能。无论时空语境如何变幻,总有些经验是恒久适用的。

“一带一路”上,每一个经典的营商案例背后,总有一段更精彩的故事。“别人的土地上我成长”,川籍商人的豪言壮语,所指向的必然不只是事业的成长,当然还包括一种独特营商文化的成长。将那些业已成熟、由来已久的商业经验,在新语境内加以承袭和转化,是商人们安身立命的机巧,也是他们创造的全新价值。

新闻推荐

若渎职罪成立 英拉会被重判10年?

今年1月22日,泰国前总理英拉出席立法议会就弹劾事宜召开的会议。本月22日是泰国军事政变一周年。今(19)日,泰国大理院(最高法院)从政人员刑事法庭将开审前总理英拉·西那瓦所涉“大米案”,英拉已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