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河东新区建设:再造一个德阳

德阳晚报 2013-07-26 10:19 大字

●那年 那事 那人

事件名称:河东新区建设

事件简述:

1992年8月,德阳旌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准建立,并随之征地207.56公顷,河东片区的建设开始起步。1993年4月,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再造一个德阳”的目标,河东片区迎来了加快建设的良机。经过20年的建设,河东新区从无到有,以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黄河片区为主体,东到东山,西至旌湖,北到青衣江大桥,南到嘉陵江大桥,在城区面积和经济总量上,圆满完成且远远超过了“再造一个德阳”的宏伟目标。

亲历者说: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为了贯彻邓小平讲话精神,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外向型经济,使德阳经济上一个新台阶。同年5月28日,德阳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德阳旌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绵远河以东的片区开发建设。

“在1992年6月,德阳市委、市政府就向省政府申报《关于建立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请示》。”时任德阳旌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公室主任李学建回忆道,在提出申报后,同年7月,德阳市委就下发批文,成立了相关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是分别从当年的市政府办公室、市计委、市建委、市公安局、市国土局等单位抽调,8月10日开始正式办公。8月26日,川府函(1992)523号文下发,正式批准建立“德阳旌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河东片区的建设开始起步。

从头到尾都一直参与其中的李学建是名副其实的亲历者。德阳旌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后,他担任管委会第一任办公室主任,在他的眼中,开发区就像一个他看着长大的“孩子”。如今,已经另担任副调研员的他,在办公室里仍保存着开发区一路走来的一切图文资料。“旌湖开发区当时规划用地北起岷江东路,南达东河乡七圣村;东始东山,西至泰山南路。南北长约5.5公里,东西宽约2.75公里,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用地12.811平方公里。”摊开当年的德阳旌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总规划图,李学建向记者娓娓道来。“你看,这张照片是1993年2月4日,开发区岷江东路、庐山南路等4大工程在龙井村举行开工典礼时拍摄的。”发黄的老照片上,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人山人海的热闹盛况。李学建说,开工典礼的举行,标志着开发区正式拉开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

“开发区建设加快推进的同时,市政府也高度重视项目引进。1993年4月26日,时任德阳市长的严如高便率德阳旌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要成员赴香港、泰国举行招商投资会,并签订了5个来开发区的投资项目。”李学建告诉记者,经过紧锣密鼓的加紧施工,1993年8月18日,开发区包括岷江东路、庐山南路、管委会办公室、龙井新村四大工程在内的首期工程便举行了竣工典礼。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面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河东片区的开发建设,古老的东桥更是不堪重负。跨越旌湖、连接长江路东、西段的彩虹桥正是那时建设的。由于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彩虹桥从1994年末1995年初开工,一修就是将近4年,直到1998年国庆节才正式剪彩通车。虽然历经磨难,但甫一落成,彩虹桥便立即成为德阳又一个地标性建筑。时至今日,它仍旧是各种官方或民间宣传介绍德阳的相关资料,以及老百姓口口相传中,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8年春,在中共德阳市委第四次党代会上,“推进二次创业,再铸德阳辉煌”被作为德阳市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了出来。其后几年里,随着德阳新一轮的建设发展,青衣江路大桥、黄河路大桥、岷江路大桥、珠江路大桥和嘉陵江路大桥等市区道路桥梁在绵远河20余里的市区段上相继落成,城市道路桥梁群在众多同等规模城市中实属罕见。

在随后的10多年时间里,开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着力提高开放水平,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着开发区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2010年6月,早已正式更名为“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列。

跨越20年,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但远远超过了“再造一个德阳”的宏伟目标,而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已经引航再出发。

本报记者 曾征 实习生 杨婷婷

新闻推荐

罗家荷花别样红

夫妻俩查看荷花长势。■本报记者曹礼芹“这是啥玩意?”“这是剥莲壳的。”“剥莲子也有神器?好高大上!”近日,在雁城刘家湾市场,一位卖莲子的女子正在用机器剥壳,顿时引起了市民和记者的好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