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击导游回扣,或是一厢情愿? 越来越多的游客并不反感,管理部门可否进行适当疏导,让“购物旅游”变成一种新兴商业模式

兰州日报 2011-05-21 03:30 大字

上月,一张遗失在杭州某景点的《佣金分配表》,将旅游购物再一次推到了口诛笔伐的风口浪尖。分配表中高达50%的购物提成,据一些媒体报道,让“游客感觉像吃了只苍蝇”。导游们一边挨着骂,一边迎接滚滚而来的客流。游客们参团照样前赴后继,争先恐后,尽管他们都明白,导游回扣和低廉的团费就像景点和门票一样密不可分。游客骂骂或许并没什么。但对于旅游管理部门而言,导游回扣究竟是商业贿赂还是一种逐渐成熟的企业营利模式,在实践中的矛盾和冲突则越来越尖锐。

负面现象是少数

有人偏爱购物团

许多人对于旅游购物都有一些难以磨灭的负面印象。这些印象来源于近年来一些关于旅游购物的负面报道。连威逼带恐吓的导游,步步紧逼的销售人员,甚至凶神恶煞的打手,关门放闸、不买别走的架势,着实让游客们胆战心惊。不过,记者从游客和旅行社方面了解到,这种情况近年来有变化,旅游购物变“温柔”了。今年春节,广州游客段宇带成都来穗的父母去了趟香港,网上团购来的58元包往返带午餐的超低价一度也让小段心里有点打鼓,不会被逼着买东西吧。

曾在旅行社供职,跟团经验丰富的商小姐甚至更喜欢参加购物团,她说,同样是泰国游,与纯玩团相比,购物团导游的服务态度更好,讲得生动,到了酒店,跑前跑后地帮游客提行李,原因可以理解,因为游客心情好了,才会去买东西。相比之下,纯玩团的导游少了购物回扣做激励,反而懒洋洋的。

旅行社低价竞争向来被人诟病,但旅游市场经过20年发展,旅行社早已过了“干一票就跑”的草莽时代。

成本线路难执行

管理部门陷两难

数年前,针对香港游、泰国游市场上接连爆出强制购物游客投诉,行业协会也曾出台相关线路的“成本价”,要求旅行社价格不得低于香港游98元、泰国游一天80美元的最低成本。但这些规定的执行情况如何?业内人士心照不宣。

道理很简单,旅游产品种类多样,各不相同,且各项成本如机票、酒店价格随时变化,要“一刀切”地保证最低价,在操作上不现实。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旅游团吸引游客的“终极魅力”正是通过不同的操作手段使其报价低于一般成本,比如购物点提供用车、餐饮,以减少交通餐饮成本,旅游景点向一些旅行社回馈赠票减少游览成本等。规定旅行社报价不能低于成本价,于理不通;而管理部门想要为旅行社产品做成本核算,也着实不易。

记者了解到,前段时间广州旅游交易会上,南湖国旅推出“明显低于成本”的9元香港游,就引起过省市旅游管理部门截然不同的处理意见,显示在旅行社成本问题上管理部门的两难。

确保游客选择权

购物团皆大欢喜

或许我们可以大胆做个假设:给予适当的疏导和管理,困扰旅游业多年的“购物旅游”甚至“零负团费”能否成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

“购物游”甚至“零负团费”屡禁不止,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有市场。有业内人士反映,既然旅行社、导游有利可图,商家能卖出更多的商品,假如游客愿意选择较低的团费并不介意去更多的购物点,管理部门又何苦一厢情愿要将其一棒子打死呢?

记者了解到,对于购物旅游,游客反映问题的焦点无外两个方面,一是买到假冒伪劣,二是强制购物。但事实上,后者已经越来越少。这是因为,作为游客整体的强大购买力使商家已经并不在意每个团是否购物。导游张成告诉记者:“庐山一家商店旺季一天能接待5000名游客,这比当地一天逛街的人还多,更何况游客的购买力非同一般,就算之前对旅游购物再抵触,只要购物点不是太离谱,游客往往都会买不少带回家纪念或送给亲戚朋友。”

更有业内人士将“购物团”模式同媒体盈利模式做了个类比: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去旅游就要进购物店,这和花一块钱买报纸就得看广告,免费看电视就要忍受插播差不多。

旅游界人士建议,管理部门管好旅游购物商店,杜绝假冒伪劣,同时加强旅游合同管理,确保游客有自主选择权,不“被购物”就可以了,购物团、“零负团费”并不一定要赶尽杀绝。

□原载《羊城晚报》

新闻推荐

我国货船遭袭事件追踪 滞留泰国中国船只船员及家属回国

云南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云南省工作组组长施明辉14日说,湄公河货船遇袭事件后滞留泰国的中国船只、船员及其家属当日已经启程经由水路回国。   &nb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