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孩子更需要家人陪伴
有的家长时常会大大咧咧地说:“我家孩子活泼外向,爱笑能闹,绝对不可能抑郁。”但需要警惕的是,抑郁症中有一种类型叫“微笑抑郁”,他们会为了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而掩饰自己的情绪。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患抑郁症的孩子仅有40%接受治疗。为什么仅有40%的孩子接受治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病耻感”。
一位母亲跟我直言,“宁愿孩子得的是身体上的病,心理上出问题,我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丢人。”其实父母如果有这种想法,往往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不被认可的。
由于不少人对抑郁症这种疾病一知半解,总难免会妖魔化,会把抑郁症等同于“精神病”;或者认为抑郁症约等于没用、软弱、无病呻吟、吃饱了闲出来的病,这些观念无疑让抑郁症患者雪上加霜。
“孩子会不会为了不去上学,故意乱填,伪造生病哟?”不少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
你有没有抑郁症,资深专业的心理科医生其实只需看你一眼,心中就大致有数了。建议不要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在网上做一些所谓的量表鉴定,一些不准确的结论反而会加剧心理负担。如果孩子检查出轻度抑郁,建议不要给孩子说,因为孩子比较容易受心理暗示,“我心理有病”这样的想法可能会更让他们紧张焦虑。
把孩子送到老家,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的方式,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被遗弃的创伤。我们经常会认为孩子那么小,不会有记忆,等他长大了,该读书了,再由父母带也不晚。但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再小的孩子都有潜意识,这些早年的创伤会深埋在潜意识里,等待时机萌芽生长。
还有的父母习惯了处处控制孩子,成绩必须保持在多少名,晚上必须看书看到几点才能休息,甚至连孩子的衣着、发型都要管。“永远都在批评式教育,永远都在比较。”“控制欲极强,攀比欲极强,永远是某某家小孩考了多少名,又考上了某某大学……”“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你们帮我选的,你们从来不问我真正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孩子能不抑郁吗?他们也只能用抑郁来抗争。
当你的孩子近段时间莫名其妙地哭泣、在家里大喊大叫,或者时常用手捶打自己的头、扯头发、用头撞门……诸如此类情绪失控的现象;或者连续两周入睡困难、半夜总会惊醒,凌晨5点左右提前醒来、失眠等,都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如果持续出现上述症状不能缓解,你可以试着建议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如果孩子排斥去医院,也可以去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如果孩子有自伤自残自杀的倾向,最好去医院接受系统的专业治疗。
日常交流中,我们要多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过得开心吗?”“最近跟好朋友之间相处得如何?”“最近有遇到什么烦恼吗?需要我们怎么帮你?”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情况,并持续传达给孩子这样的信念:“爸爸妈妈很爱你,很关注你,并且随时愿意帮你分担痛苦烦恼。”
此外,多运动多锻炼多流汗,也是释放坏情绪的好方式。抑郁患者是把攻击性对内朝向了自己,我们就要引导他们把这种攻击性朝外释放出来。
最后,我想告诉父母们,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根据医嘱该吃药就吃药,该做心理咨询就一定要坚持去做。
(刘艳)
新闻推荐
为了能给胎宝宝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成长环境,孕妈咪的身体机能(诸如内分泌、血液、心血管、免疫以及新陈代谢等)都会在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