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红高粱礼赞

菏泽日报 2022-01-18 23:52 大字

张金亮

在我青少年的记忆中,家乡遍地都是红高粱,日常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红高粱,红高粱伴随着人们春耕种,秋收获,冬储藏。一年四季的耳鬓厮磨,朝夕相处的熏陶协助,增加了对红高粱的几多认识和几许赞美,红高粱顽强坚毅、挺拔劲节、无私奉献的物性,多么像农民兄弟骨血中繁衍出的精髓。红高粱是大地的造化,是庄稼一族中的“美男子”。

“竹贵劲节”,竹因有节而成名。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写竹、画竹、赋竹、颂竹、雕竹、刻竹的文化作品,比比皆是。红高粱同样有节,但是,讴歌红高粱有节的作品却是凤毛麟角。红高粱无节吗,非也。红高粱不但有节,而且更有节节进取之精神。从拔节的那天起,就噌噌地往上蹿,直到令人仰视、诞生出胜利的成果才罢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红高粱身高丈余,它最先受到狂风的威胁。面对狂风,红高粱显得十分镇定,大风吹得高粱叶哗哗作响,高粱秆前摇后摆,倏而扑倒,倏而又挺起,头顶着沉甸甸的高粱穗,腰杆被风刮成了弯弓型,高粱地上空发出一阵又一阵犹如松涛般的唰唰声。红高粱似乎有集体意识,一块地就是一个整体,一块地就是一个方队,整块地的红高粱随狂风而起伏,无形之中增加了抗风的力量。红高粱仅凭它那纤细的身躯,在风雨中不知摇摆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扑倒、挺起,也许就是这种持久的磨难,红高粱练就了韧性有余的好身段,遇狂风而不折,遭暴雨而不倒,这不是红高粱最可贵的劲节吗!

夏秋之交,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也是红高粱成熟中必要的暴晒过程。“三伏天,晒关公,晒得高粱遍地红”,婀娜多姿的青衣少女不几天时间变成了红脸大汉,大地母亲的甘甜乳汁,清风雨露之滋润,使红高粱变成了一粒粒晶莹的高粱籽,犹如宝石般地镶嵌在硕大的高粱穗上,迎着秋风,露出了赭红色的微笑,红高粱成熟了,红高粱阳刚了,红高粱真的晒成了红脸大汉“关云长”。

红高粱是义士,红高粱是农民的贴身朋友,它不仅是人们的果腹口粮,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助手。红高粱全身是宝,青高粱叶是喂牛的上等草料,干枯发黄的高粱叶则用来织蓑衣,那是农民朋友最珍贵的雨衣。高粱秆用处最多,张盖房顶、织箔、草艺编织、制作篓、筐等等。红高粱收获之后,家家户户都要用高粱秆织几领大箔,大箔可以打地铺、做房间格栅、晾晒地瓜干、棉花、花生,囤放地瓜叶、玉米、猪羊饲料。夏季的晚上,母亲把我们兄弟几个安顿在光滑的秫秸箔上,看满天繁星,听牛郎织女的故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秫秸篾可以编席,也可以编囤、编篓,编出一些吉祥图案,是不可多得的草编工艺品。馍筐、鞋筐、针线筐、锅拍、盆拍、面拍,全是用红高粱的一根根长莛做成的。红高粱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举手投足也许就触摸到了红高粱的皮肉筋骨。脱完粒的高粱穗扎绑成笤帚,长的扫地,短的扫锅台、刷锅、扫案板,饭前饭后,这些小家什是须臾不能离手的。

记忆中红高粱怎么也离不开酒,红高粱与酒是天作之精华,地就之毓秀,地母乳汁的滋养,太阳公公赋予的热能,在老窖泥池中发酵升华,红高粱灵魂出窍了,干物质流出了琼浆玉液。红高粱不再是农家小院里的果腹之食,它昂着高贵的头颅,跨进了锦衣玉食的华贵殿堂,成为多少王侯将相、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抑或普通百姓的杯中之物。

红高粱为我留下了一抹晚霞,我为红高粱送上一份迟到的礼赞。

新闻推荐

谷 ■廖辉军

金秋十月,谷是露天的大地金矿,一片又一片,照亮了我的念想。许多日子,这样的念想被打磨得金子般耀眼,让我无处躲藏。谷的脚步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