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星巴克“翻车”,“金标准”成了摆设

南宁晚报 2021-12-14 04:54 大字

■斯涵涵

记者近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卧底调查发现,在所谓的“金标准”下,一些门店触碰了食品安全红线: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12月13日《新京报》)

据了解,星巴克在国内20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5100家直营门店。星巴克还做出承诺:“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并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准。”但记者暗访发现,星巴克一些门店已然逾越了食品安全不可触碰的底线,“最高标准”成了摆设。此次媒体曝光,狠狠打了星巴克的脸。星巴克是世界知名品牌,这次“翻车”,也让人们大跌眼镜。

作为全球知名的咖啡品牌,星巴克生意兴隆,顾客盈门,按理说更应该把诚信经营放在首位。然而,号称“金标准”的餐饮连锁品牌,却成为假冒伪劣集中地,弄虚作假,欺骗顾客,无视法律法规,将消费者权益及公共健康踩在脚下。

比“篡改保质期”“使用过期食材”更可怕的是,从主管到店员的“心知肚明”与“习以为常”。据报道,篡改食材保质期并不是一家星巴克门店的特殊操作,而是不少星巴克门店的惯例。店员自称,尽管星巴克的规定严格,但执行上仍存在问题。早前的老员工就养成了不良习惯,“师傅带徒弟,基本上教出来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样,对于规定都是无所谓的态度”。知名品牌以劣充好、弄虚作假已经让人瞠目,这种“无所谓”则更让人心惊。“无所谓”背后的那种不以为意,说明在利益驱使和监管疏漏下,有些门店奉行着食品安全的“潜规则”,把骗术当作赚钱的捷径。

食品安全大于天,维护消费者权益及行业道德,杜绝星巴克虚假“金标准”类似丑剧一再上演,需要企业以服务为本,对消费者负责;更需要监管部门加强专业监管,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督促企业规范经营,严厉查处违规企业;同时,需要媒体、消费者积极监督,还要鼓励企业员工成为“吹哨人”,各方合力形成倒逼企业向善向好的强大合力。

新闻推荐

“炒房团”杀入元宇宙,别轻易成为待割的“无土韭菜”

依附于概念炒作的暴富游戏,公众还是少参与为妙。随着元宇宙概念走热,元宇宙“房产”交易也变得火爆起来。这种虚拟世界里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