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去年涉网络犯罪人数上升近五成

四川法制报 2021-04-08 00:43 大字

■ 近四分之一的网络诈骗是在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精准出手”

■ 2020年,最高检向工信部发出第六号检察建议,围绕网络黑灰产业链条整治等问题,提出治理建议

■ 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嫌网络犯罪14.2万人,同比上升47.9%

记者昨(7)日从最高检“网上发布厅”了解到,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位运行,网络赌博犯罪案件上升明显,网络犯罪黑灰产业生态圈逐步形成并发展。

来自最高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嫌网络犯罪(含利用网络和利用电信实施的犯罪及其上下游关联犯罪)14.2万人,同比上升47.9%。

网络诈骗形成产业链获取个人信息后“精准出手”

当前,传统犯罪加速向网络空间蔓延,特别是利用网络实施的诈骗和赌博犯罪持续高发,2020年已占网络犯罪总数的64.4%。

最高检披露,规模庞大的地下黑灰产业密切配合,为网络犯罪持续“输血供粮”,成为该类犯罪多发高发的重要原因。网络犯罪往往形成较为固定的犯罪利益链条:上游为犯罪团伙提供技术工具、收集个人信息等;中游实施诈骗或开设赌场等网络犯罪;下游利用支付通道“洗白”资金。数据显示,有近四分之一的网络诈骗是在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精准出手”,有针对性实施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已成为网络犯罪黑灰产业的关键环节。

据悉,最高检还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第六号检察建议,围绕网络黑灰产业链条整治、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问题,提出治理建议等。

持续加大惩治力度深挖上下游关联犯罪

没有网络安靖,就没有线下平安、人民安宁。近年来,检察机关忠实履行惩治预防犯罪职责,与有关部门一道,共同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

一是注重强化顶层设计。2020年,最高检成立惩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研究指导组,统筹协调做好深化打击整治新型网络犯罪各项工作,全面加强惩治网络犯罪的研究和指导。

二是持续加大惩治力度。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网络犯罪保持严惩态势,对新型网络犯罪做好前瞻研判。坚持全链条、一体化、专业化惩治,坚决防止网络空间风险滋生蔓延。针对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持续多发高发态势,积极参与打击整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的“断卡”专项行动,打击治理跨境赌博专项行动等;针对假借“创新”名义在网络上实施的金融犯罪,穿透网络技术表象,实施精准打击,促进防范金融风险;针对网络诽谤等严重扰乱网络社会公共秩序行为,建议公安机关对“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立案侦查,自诉转公诉;针对网络黑灰产业链条长、分工细等特征,突出打击重点,深挖上下游关联犯罪,有力斩断利益链条。

三是不断加强协作配合。积极参与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重点督导,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齐抓共管推动综合治理。充分利用国际双边多边机制,加强跨境司法协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借助专业学术论坛等平台,邀请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共商网络安全治理、网络犯罪惩治等问题,共同为网络空间治理“把脉支招”。

四是着力推动源头治理。利用检察建议推动行业监管,加强源头管控。2020年,最高检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第六号检察建议,围绕网络黑灰产业链条整治、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问题,提出治理建议,并抄送公安部等。北京、江西等地检察机关结合司法办案,围绕网络涉毒品音视频、网络传销等问题,分别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努力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分析网络犯罪新趋势新特点,针对重点领域、高发地区、特殊群体,持续加强以案释法,提升公众法治意识和防范能力。如,针对“断卡”行动中发现的在校学生和未成年人等法律意识薄弱、被利诱买卖“两卡”帮助网络犯罪的突出问题,大力开展校园普法,加强针对性预防。

据最高检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教育部公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 学校不得公开学生成绩名次

学校禁止公开学生成绩名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不得限制课间出教室活动,采集学生个人信息负有保密义务,保障学生在校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