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扫码点餐:新技术不应成为消费阻碍

济南日报 2021-03-30 11:10 大字

□刘 阳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扫码点餐。针对有些餐厅不提供人工点餐,甚至不提供现场菜单,消费者只能关注公众号或小程序后进行扫码点餐的情况,中消协表示:仅提供扫码点餐涉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不提供现场菜单有损消费者的知情权;新技术应用不应成为特殊消费群体的消费阻碍。

眼下,很多餐厅推出了扫码点餐服务。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完成过去的排队、点餐、结账等多项服务,为消费者节省了等待时间。对商家来说,扫码点餐更是大大节省了人工营运成本,有效提升营运效率的便捷之举。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还可以有效减少人员接触,可谓一举三得。扫码点餐出现的初衷本是便民,是技术服务生活的一桩好事,后来逐渐却走上“异化”道路,有些商家甚至取消了人工点餐服务,让部分消费者深感无奈。

技术进步应当让消费者享受发展的红利,而不是成为经营者商业欺凌的工具。买卖是一种双向自由,商家若是只考虑成本和经济效益,而不在意消费者的用户体验,餐饮行业也必然无法走向良性发展之路。正因为此,在网上,关于扫码点餐的吐槽声不绝于耳。“只想吃顿饭却要关注一堆公众号、小程序。”“为什么用手机号注册会员才能扫码点餐?”“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还不能吃饭了?”由此可见,扫码点餐应当是可选项,而不应该成为唯一选项。关于扫码点餐过程中种种伤害用户体验的行为,更应当坚决制止。

很多消费者不愿意使用扫码点餐,是出于担心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的考虑。有些商家的扫码点餐强制要求消费者关注商家公众号或小程序,然后没完没了地推送垃圾信息,把消费者用餐过程当作免费推广,消费者只能被迫面对无效信息的狂轰滥炸。还有些商家在扫码点餐时,要求消费者提供姓名、电话等各种信息,甚至要求开通访问位置信息权限,过度采集信息的行为让消费者感到不安全。这些信息甚至有可能造成信息泄露或挪作他用,吃一顿饭而已,代价远不该如此之大。

扫码点餐模式也对很多特殊群体正常就餐造成了不便。像老年人、未成年人等没有或不会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就可能会被阻挡于餐厅之外。有老人甚至因此遭受餐厅工作人员的冷眼,实属不应该。

技术融入生活是大势所趋。但技术是为人服务的,决不能异化成为限制消费者权利的工具。在推行扫码点餐的同时,商家应当继续保留传统线下点餐模式作为补充,并对两种点餐方式“一视同仁”,把选择权真正交给消费者。对于已大规模应用的扫码点餐,餐饮企业也应提高自查自纠的自觉性,切实做好服务,保护好消费者权益;相关部门对于扫码点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过度采集信息、泄露隐私、“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也应及时介入干预,清理整治这些行业乱象。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回归扫码点餐的便民初衷。

新闻推荐

农业有话说 农产品直播,该怎么做

需要提炼出农产品的优势在电商直播间中销售农产品,首先要考虑的是农产品有什么优势,例如蔬菜水果等,主播就可以从食用的角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