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陷阱为何总爱盯上老年人
近年来,面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陷阱可谓层出不穷,随便一种成本很低的食品或生活用品,商家都可以包装成能够“调理高血压、高血糖、静脉曲张等多种慢性病,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的神奇保健品。中国消费者协会已经多次发出提醒:保健品不具备所谓的治疗功效,倘若商家自称产品具有治疗作用,那么可能涉及虚假宣传;如果保健品真的有所谓的功效,那意味着保健产品里面添加了药物,对消费者而言危险性更大。
老年人非理性消费保健品导致的财产损失和家庭矛盾,媒体已有诸多报道,舆论也反复进行了引导。一个消费问题升级为社会问题,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解决的原因,在于未能找到问题根源:一直以来,针对老年群体非理性消费保健品的行为,问题指向都偏向于市场因素,侧重于对虚假宣传和洗脑式营销的打击,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保健品陷阱为何总爱盯上老年人?
央视记者曾经探访过某保健品营销场所:在城市繁华地段的一写字楼里,曾有一个专门售卖假冒蜂胶、松花粉、阿胶等保健品的公司,每天这座大楼的电梯都被前往参加活动的老人所挤满,这也让大楼里其他的工作人员十分苦恼。但有人后来发现,从养生讲座到健康操,从唱歌到跳舞,从送两斤鸡蛋到特价橄榄油,这个公司每天针对老年人开展的活动十分丰富。该公司的一位“老主顾”就反映:“这些公司的孩子非常热情,每天都把我当亲妈一样照顾,还陪我聊天,陪我参加活动,花这些钱买点东西给人家增加业绩也是应该的。”试问,旁观者一看就知道是“套路”,为何在一些老年人眼中就不是呢?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这位老人极度需要热心和关爱呢?尽管这只是保健品营销者骗取老人好感的方式而已。
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事实上,正是基于健康焦虑和情感替代的双重需求,才让众多老年人成了保健品最忠实的消费者,而那些不算新鲜高明的非法保健品销售,能忽悠大量老人受骗上当,就是因为它击中了老人情感的孤寂,他们动不动就跪下来直喊爹妈搞“亲情”营销,孤独年迈的老人对此很难无动于衷,很难保持365天的高度警惕,最后难免落入陷阱。
让老人健康地安度晚年,不被弄虚作假的养生保健机构和产品坑骗,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整治保健品乱象,不让老年人跌入保健品陷阱,既需要在监管和查处两方面下功夫,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解决执法和整治的问题,更需要以老年人为出发点,正视并回答“如何关爱老人”和“解决老龄化痛苦”,反思家庭责任缺失和社会机制缺陷,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缓解他们的空巢烦恼,彻底解决“安度晚年”这一社会难题。只有家庭、子女、全社会都行动起来,采取针对性措施,多管齐下,正本清源,聚力改革,关爱老人,才能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愿景日益成为现实。
新闻推荐
“熊孩子”的背后往往是“熊家长”,孩子是家庭的,也是国家和社会的,若家长不做好教育管护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国家和社会就有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