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春鸟秋虫自作声 王利群《珍藏一段时光》序

汉中日报 2021-03-23 11:59 大字

陈嘉瑞文章怎么写?鲁迅介绍从前教他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类,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先生决不说坏处在哪里。一条暗胡同,一任学生自己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但偶然之间,真是“偶然之间”而且“不知怎么一来”,卷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得少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学生满心欢喜,就照这样,真是自己也莫名其妙,不过是“照这样”——做下去,年深月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之类,到这时候,即可以算作“通”。鲁迅的先生教他们写作,无有他法,就是不断地读写、读写。可知文学从来没有什么秘诀,只是不断地读写。读是左脚,写是右脚。读登一级,写登一级。一读一写,左腿右腿,一步步地,一个人就会登上写作的高峰。据说当下的许多写手并不潜心读书,闭门在键盘上滔滔不绝。这样流出的文字,不可能是血,只能是水。

对于文学创作,贾平凹的体验是:文学是一道门,叩开了是一层薄纸,叩不开就是一道铁门。叩开叩不开,全在于一个“悟”字上。纵观各种职业门类,深入体验并实践以后,最终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指向:任何艺术都是需要天分。文学是一切艺术之母,热爱文学的精神可嘉,文学的天分却很重要。王利群无疑是具有文学天分的。还在上初中的他,当年就在上海的《少年文艺》上发表了作品,从此喜欢上了文学。当年的10元钱稿费,相当于他住校一个月的生活费了。他用这笔稿费,给自己买了一本《现代汉语大词典》。此后数十年,这本词典如圣经一般陪伴着他。

散文的写作,“真感情”是其灵魂。真感情的写作,在王利群的散文中比比皆是。《不说再见》中,作者写一位班主任兼代课的老教师,最后一次去晚自习班上,可第二天就要告别学校、离开他熟悉的学生了!几十年司空见惯的情景,那一晚他却像小孩子乍见新鲜东西似的,痴痴在教室外面瞧着。这一篇心绪复杂、留别难舍的情感,被作者写得泣诉难抑、真挚动人。这一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红烛精神,奠定了这篇文章动人的真情基础。同样真情书写的例子,还有他的《榆树》。作为在榆树下自小长大的他,几十年后写故乡的这一棵榆树,笔笔都不需要伪装。文章结尾写道:“可我清楚地记得当十二岁的夏末离开乡村时,我曾依偎着榆树,将脸蛋紧贴在那朴实沉默的树身上。”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床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写作就好比刺绣,一针一线都不能马虎。王利群的散文篇章,常常可见观察得细致,描写得精到。麻雀是常见的鸟儿,常见到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写它。王利群对麻雀的观察很细致,说麻雀自从被捕获的那刻起,生性自由的它便开始绝食:“或昂首向天,或闭目不语,一动不动,毫不屈服。”即便有美味在侧,“它也视而不见,不屑一顾,哪怕饿死。”最惊心的一次,误入会议室的麻雀,试探了很久无法突围,最后“突然像箭一样冲向前方,自杀似的‘砰’的一声撞在透亮而空明的玻璃上,嘴角渗出血来。”这个星球上最为强大的动物人类,可以驯服狼虫虎豹,可以豢养猪狗牛马,却对平民般的麻雀无可奈何。人类可以捕获并杀死它,却不能改变其坚贞不屈的生命意志。最后作者总结道:“与邻睦,不屈从,是麻雀的性情;不自由,毋宁死,是麻雀的信仰;靠自己,不食嗟来之食,是麻雀的品格。”这时,文章是在写麻雀,又不仅仅是写麻雀了。散文的传神,还在语言的生动凝练上。《文家包子》中的男人,健壮、臂长,一双奇大的手“伸开如蒲扇,收拢如铁锤。”这样的手包包子,不擀皮,揪下一坨面,在案上压扁在掌上托起,往薄皮里装馅,接着几个手指头灵活撮拢,“蹭蹭蹭”地,包子在笼里迅速排队。这样的包子。他一人一天包1000多个!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多少年了,藏书、读书、写作,成了王利群的最大嗜好。守着一条江,伴着一座古城,就着烟雨迷蒙的周末,蕴着一杯茶,温着星光辉灿的夜晚,从书里那些写人记事或品味赏析的思绪文字里,可充分感到王利群是个热爱生活、寄意山水、手不释卷的有格调之人。他的诗文品鉴颇具旨意,他的山水游记饶有趣味。我们常会随着他的笔触沉醉在如诗如画的四季风物里,沉浸在诸如《老街》《读海》《拜佛》的意境里。他笔化的羽翅,在秦巴汉江的山水间飞舞,于唐诗宋词韵致里翱翔,激起我们的心灵感应,引起读者的浮想联翩。

光阴斗转,时序更迭,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念。多少年过去了,王利群收获的,是秋后荆筐中冒尖的果实。《珍藏一段时光》中收藏的散文,共分五个部分,“感恩一路相伴”“江山入胸来”“烛花心语”“耕园拾穗”“珍藏一段时光”,计文共66篇。读者可以从这些名称中,窥见他散文的分类,涉笔的广泛。他的这些文字,基本都在报刊网络发表过,有的还入选了多地中学语文阅读试卷,被学生们广泛阅读。

文学是精神的呢喃。“春鸟秋虫自作声。”

欢快鸣唱的鸟儿,又有几只仅仅是为自己呢!

新闻推荐

“考证族”背后,是上进还是焦虑?

每到3月,教师资格证考试都会成为热词。有媒体报道,2016年全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共有260万人,到2019年则攀升至9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