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考证族”背后,是上进还是焦虑?

济南日报 2021-03-23 11:16 大字

每到3月,教师资格证考试都会成为热词。有媒体报道,2016年全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共有260万人,到2019年则攀升至900万人,今年或将过千万。而与“教资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教师岗位的意外“爆冷”。在人社部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最缺工职业排行中,中小学教师首次上榜。

其实不只“教资”,只要是有一定含金量的证书都被大学生和职场人追捧,而他们考取这些证书并不意味着要入门某个行当。“考证族”一刻不敢松懈的努力背后,究竟是上进还是焦虑?

现象 “多考几个以后肯定有用”

“人人都想考‘教资’没什么不好的,说明教师这个职业还是很受尊敬的,是一种职业倾向的体现!”

说起最近火爆的“教资热”,市民陈聪认为这不是件坏事。今年29岁的她从前经营着一家餐馆,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就成了全职妈妈。“孩子上学以后我就比较闲,总想干点什么,后来发现身边很多人都在考证,尤其是教师资格证。”陈聪说,她是大专学历,正巧够报考门槛,而且当老师有寒暑假、薪资待遇好,是很多人向往的职业,就算不当老师也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2020年9月,陈聪第一次参加考试,在几乎“裸考”的情况下差1分就能过关,这给了她很大鼓舞,“考证好像也不是难事儿,多考几个以后肯定有用!”

陈聪还加入了一个“考友群”,其中像她一样的大龄考生很多,大家互相推荐可以考的证书、分享教材,这让她把从前追剧、刷微博的时间转为看网课、纪录片,无形中掌握了知识、收获了成就感。

“以前大家所说的‘考证族’多指大学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在利用空闲时间考证,这首先是充实自己的一种方式,也能让人保持学习的状态。”陈聪说,不论最后证书能不能用得上,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收获。

3月20日,我们发出了关于“考证族”的调查问卷,受访者年龄集中在26岁至35岁。75%受访者表示身边有很多人忙着考证,14.42%受访者表示个别人在考,仅10.58%受访者表示没有人考。

背后 “考证热”折射职场焦虑

不仅“教资”,不少有一定含金量的资格证考试都很“热”,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建造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这些证书,市民韩雪收集了不少。韩雪目前在珠宝行业做财务工作,受疫情影响公司利润下滑严重,这让她再次感到了焦虑。

“我平时给朋友发微信,问得最多的就是‘还能考个什么证’。”韩雪最初开始考证,是因为听说有些证书考出来后可以“挂靠”,一些含金量较高的证书每年能拿到数万元“租金”,“考个证就能有一定稳定收入,谁不心动?”不过,韩雪取得相关证书后,却没敢“借”出去,一方面怕被举报,另一方面担心自己被骗。

后来,韩雪考证是为了“技多不压身”,为今后再次择业做准备,而这背后其实是焦虑心态在作祟。“我所在的行业人员流动性很大,疫情期间又有不少人离职,如果丢了工作,多几个证书选择的余地就大一些。”韩雪说,就像取得了教师资格证只是第一步,想成为一名教师还要通过教师招聘,就算去辅导班代课也要优中选优,虽然仅仅有了一个证尚不能保证就能进入教师行业,但是人们普遍的观点是有证在手就多一份希望,“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时代,多一本证就多一份安全感。”

“考证”在大学校园内同样“热”,不少大学生热衷于考取各种证书,以便在应聘时多一个筹码。“驾照、普通话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我都已经拿到了。”大三学生李恒旭是个“考证达人”,在他看来,多考几个证首先是自己追求进步的体现,在应聘中能给考官留下好印象,其次也能为自己争取更多行业的入门资格,“我的同学们也都这样,去图书馆复习恨不得天不亮就要排队。”

关于为什么会出现“考证热”,认为多条职业后路、缓解竞争焦虑的受访者均占69.23%,单纯为了学习、出于兴趣爱好也在选择之列。有79.81%受访者认为多考些证很有必要,仅4.81%受访者认为没必要。

思考 有多少“证”来自跟风

人人都在考证,跟风的成分占多少?

对于这个问题,工作近20年、参与企业招聘工作的曹颖认为,很多证都是“大风刮来的”。“在我们接触的应届毕业生中,很多人都列出一系列证书,但作为企业来说,其中大多数都没有用。应聘计算机工程师,我们就只看这方面的能力,其他证再多也很难成为加分项。”曹颖说,考证固然是进步的过程,但盲目考证或许会浪费时间、金钱。

曹颖给年轻人的建议是先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再有针对性地去考证,“如果只是抱着对某种职业的美好想象,却缺乏钻研的决心和耐心,哪怕入了行也很难获得进一步发展,证书与能力在现实中是不挂钩的。”曹颖还认为,在校大学生盲目考证,其实也反映出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让学生对就业比较迷茫,无奈之下“广撒网”,“但如果因为考证而耽误正常学习,就会本末倒置。”

而对于想多一条后路的职场人来说,曹颖的看法是应该提供更多咨询渠道,而不是让他们被教育机构的广告“洗脑”。“很多在‘996’中挣扎的职场人,都想下一份工作舒服、高薪,所以难免要提前做准备。从现在情况看,不论是电脑弹窗还是街边广告,都在吹捧某些证书的含金量,但如果没有兴趣爱好作为支撑,不考察证书今后的作用,只会白白给教育机构\‘送钱’。”曹颖说,作为职场人,她希望能有一个官方资讯渠道,告知哪些工作经历、专业应该考什么样的证书更有用,可以让“打工人”提升自己的同时避免浪费时间。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受访者中77.88%认为应该对教育机构进行严格监管,74.04%受访者认为学校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另外企业完善晋升制度缓解员工压力和提供更多就业相关咨询窗口,也是大家认为缓解“考证热”的手段之一。

街采

市民郑先生

我觉得相对于职业资格证书来说,还是学历证书更有用,如果工作后想要充实自己的话,可以考在职本科、研究生,这是比较能给职业道路带来改变的。盲目考一些资格证书不一定能用的上,还不如用考证、学习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这样更能在公司站稳脚跟,也就不存在丢工作的焦虑了。市民于女士

我就曾经跟风考了教师资格证,当时身边的人都在考。我觉得多考一些证书是可以的,但今后真不一定用得到。我觉得大家热衷于考证跟现在职场压力大有关系,总怕被淘汰不好找工作,抱着“技多不压身”的心态去考,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我觉得“考证热”有利有弊,但总归不能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市民梁女士

现在大家经常考的证书都是跟职业挂钩的,像是教师、会计等。我觉得如果这个证书对自己的工作有用,那就去考;如果是自身行业之外的,那考了也没有什么意义。对我而言应对焦虑的方式是加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现有的领域中提升自己,而不是再花心思去考其他证书耽误本职工作,造成恶性循环。市民宋先生

现在大家经常听说的几种职业资格证书,多数是教育机构有意打造的,我就经常在短视频平台看到类似广告。我觉得如果一个人换工作的意愿很强烈,那么考证就是为自己铺路,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只是为了考而考,对现实生活作用不大。我希望大家都能认清自己的需求,不要被商家牵着鼻子走。

微观点

“考证热”需要冷思考

同济大学 李学樾

面对“教资热”现象,微博网友也热议其原因。其中,“少一证不如多一证”成为点赞数最多的热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非师范考生真实的心理状态——考教资证不是出于对职业的心向往之,而是为了给自己留一个备用选项。当越来越多人对考教资证趋之若鹜,那么就形成了“周围的人都在考”的环境压力,由此便会引起从众,进一步使更多的人处于盲目跟风的裹挟之下。

诚然,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情况下,考证让自己多一个职业选择的机会、多一份面对社会的底气,这的确无可厚非。从表面上看,考取教资证似乎可以使考生在就业中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方向。而实际上,“教资热”是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面对就业焦虑的回应,折射出的是他们在选择职业中的无奈和困顿。

面对“教资热”,我们需要冷思考。于个人而言,不能盲目跟风考证,而应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理性地进行职业规划与选择。于政府而言,需要健全就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就业者的后顾之忧。同时,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成为教师。

相信,“教资热”洗尽铅华之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名片将更加熠熠生辉!

做好职业规划是关键

网友@了凡的真知灼见

“考证热”反映了这个群体对就业和自身素质培养的重视,却也使得很多人“误入歧途”,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考证,忽视了培养自身专业素养,导致了“专业为辅、考证为主”本末倒置的现象。

当你在求职的时候,一个证书要想起到作用,需要具备这么两个条件:第一,它能够证明你确实具备某方面的能力;第二,这种能力对你所应聘的工作是有帮助的。证书是不是一定能够证明你具备某种能力呢?恐怕未必如此。在用人单位看来,你获得了某个证书只能证明你通过了相关考试,而应试的能力不等于工作的能力。

到底要不要考证?究竟考什么证?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你需要先做好职业规划,想清楚你毕业以后究竟要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教师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证、法律职业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证……热衷于考证却不从事该职业的人,无非想“多一个证多一条路”,希望通过各种证书为简历增色、在就业中增加一些砝码。但哪里热往哪儿挤、盲目跟风考证,不仅耽误宝贵的学习时间,还浪费不必要的金钱和精力。

如果获得某个证书是从事这项工作的必要条件,那就必须把这个证书考下来。比如,想做律师的人需要通过司法考试获得法律职业资格证,想做报关员的人也需要获得报关员资格证。如果你想要做的工作对证书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市场营销、广告文案等方面的工作,就完全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精力和钱财用于考证了,更不能盲目地参加一些跟职业规划完全不搭界的考试。

在学有余力和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尝试学习感兴趣又有意义的课程,考取相应证书,才有利于积累求职优势、扩展知识面,培养一专多能。

记者手记

“证”有数 学无涯

每次看到关于“考证”的新闻,我心中也会产生焦虑:大家“混”得都不差,还在努力进步,我要是不考一个,也太不上进了!我想,“考证族”最初也是因为这样一丝担忧入了“坑”,说到底还是因为担心被落下、被淘汰。

不过,焦虑真的是一纸证书或一摞证书可以缓解的吗?就像考教师资格证的大学生、职场人,倘若不当老师,这张证书又如何缓解来自其他行业的焦虑?其实,“证”只是敲门砖,不是通行证,因为职场真正看中的从不是一张纸,而是能力、经验、人品、性格、效率等诸多因素的杂糅,这其中还会掺杂着招聘官的主观意愿。

不管怎么说,一个愿意把业余时间拿来“考证”的人,一定是上进的、努力的,他们值得尊重。

职业资格证共有多少种类?随着政策不断变动、名录有所增减,我没有找到标准答案,但一定有个确切的数字。我想对这些“考证族”说,证能考出来最好,考不出来也没必要赔上学习、工作的时间伤神。

因为,学习的能力和意愿,才是你们身上最闪光的财富。

观看本期街采精彩视频,请扫描二维码。

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曹雅欣

新闻推荐

广东中山千万身家女老板离奇失踪 亲属12年未放弃寻找真相

记者王敏发自广东中山编辑刘洲3月20日,何堃玉的哥哥说,当年何堃玉失踪原因、去向均成谜,至今未解开。对于法院宣告何堃玉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