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看这些在线消费 如何“变”味……

临沂日报 2021-03-16 10:29 大字

“坑位”变“坑人”、“算法”变“算计”、“盲盒”变“盲区”、“馅饼”变“陷阱”、“培训”变“教训”……在线消费逐渐成为许多人消费的主渠道,但与之相关的侵权现象也随之多发。

变味一:

“坑位”变“坑人”

380万粉丝,353万点击,0成交;坑位费十万退货率七成;交百万坑位费亏损超千万……直播带货是当前在线消费中的热词,但关于直播带货“坑位费”的吐槽却越来越多。

今年年初,中消协发布的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直播带货’新问题层出不穷”高居榜单第二。在直播带货中,有的主播通过流量注水、刷单造假、先买后退等手段,让一些商家直呼:“这不是坑位费,是坑人费!”

变味的“坑位”,既坑商家也坑消费者。有的主播为了赚坑位费,在选择商品时把关不严、给钱就播,多地消协近期发布信息显示,直播带货相关投诉增速明显。

变味二:

“算法”变“算计”

“熟人”打车比“新人”贵,手机越好,打车越贵……今年3月,一份来自复旦大学研究团队的“手机打车软件打车”调研报告引发关于“大数据杀熟”的热议。

大数据“算法”本是更好服务消费者的技术,但在一些不法商家手中却成为“算计”消费者的手段。

中消协在今年召开的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制与消费者保护座谈会上指出,部分互联网平台利用算法技术进行大数据杀熟,如对新老用户、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制定不同价格,多次浏览页面的用户可能面临价格上涨等。

变味三:

“盲盒”变“盲区”

“没有花草跟巴西龟,其余一切皆有可能”……最近,一些电商平台上出现“宠物活体盲盒”,售价从十几元到上千元不等,盲盒内甚至包括一些爬虫、猛禽等“异宠”。

盲盒是吸引青少年群体消费的营销方法之一,但当前关于盲盒仍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致使一些“盲盒”变“盲区”。

今年,中消协专门就盲盒市场发布消费提示,指出盲盒市场存在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等问题,提醒经营者销售盲盒当规范、消费者购买盲盒勿盲目。

变味四:

“馅饼”变“陷阱”

3月5日,江西宜春罗女士收到一条短信称,她在网上买的东西已确认收货,将送其一个烤箱,但需下载一款APP充值刷单,最终罗女士被骗4.9万元……“3·15”前夕,多地公安部门发布预警,提醒消费者切莫参与网络刷单。

所谓网络刷单,是指由买家依照正常的网购流程完成交易后,卖家再将货款转回买家并支付一定的酬劳,从而达到提高商品销量或店铺信誉的目的。

“刷单给好评,全额返款,还有红包”“足不出户,动动手指,月入过万”……在不法分子的诱惑下,一些消费者落入网络刷单骗局,刷单的钱有去无回,“馅饼”变“陷阱”。

变味五:

“培训”变“教训”

不久前,国内多家在线教育头部企业请了同一位“老师”做广告,但这位“老师”在一家企业的广告里宣称“做了一辈子小学数学老师”,在另一家企业的推广视频里却又宣称“教了40年英语”。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但在线培训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乱象也频频出现,让一些消费者从受“培训”变为受“教训”。

中消协发布的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在线培训服务乱象频现”也位列其中,在线教师资质造假、机构无证办学、诱导消费、虚假宣传、霸王条款、解除合同退费难等行业乱象丛生,消费者维权困难。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未来,在线消费将会迎来更加广阔发展空间,人们在期待新消费模式不断涌现的同时,也期待监管紧跟新消费的步伐,让新消费变多却不变味。

据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新闻推荐

《敢为天下先》

上期提要:第十一届航展期间,应急管理工作首次由市政府应急办牵头负责,专门邀请了数名国内知名应急管理专家,在航展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