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金三银四”求职季网上应聘,你需要一份避坑指南

济南日报 2021-03-03 11:47 大字

新华社发

又是一年求职季,刚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小卢却遭遇了一次坎坷。前不久,小卢通过网络发现一则互联网公司发出的招聘启事,启事中的岗位对专业无限制,且薪资诱人。小卢投递简历后很快得到了回复,并顺利通过面试环节。用人单位在面试后向小卢提出需要缴纳5000元的培训费和押金,初入社会的小卢手头紧张,但想到即将拿到高薪,咬牙交上了这笔钱。然而,交费后小卢却迟迟没有接到培训及上岗通知。

每年的3月到4月是招工和求职的旺季,因此有“金三银四”的说法,求职迎来高峰期,不法分子趁机实施诈骗的现象也多了起来。在网络招聘覆盖面日益扩大的今天,求职者更应该擦亮眼睛,避免被网络另一端的“黑手”套路。

求职不成背上网贷

近年来,网络招聘覆盖面不断扩大。有数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网络招聘网站月平均覆盖超7000万人。特别是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使得线上招聘求职这一形式更为广泛。

线上招聘涌现出了“云招聘”、视频面试、AI面试等形式,疫情防控背景下也出现了更多新型职业,灵活用工、短期用工也开始青睐于通过网络招聘,网络确实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渠道,然而潜在的求职者信息泄露、虚假招聘、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也不容忽视。

以招聘为由的“求职贷”“整容贷”屡见不鲜,不仅使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求职梦想破灭,还会背上网贷的负担。

求职者小陈的遭遇与前面提到的小卢有些相似,但却更为复杂。小陈在网上投递了自己的个人简历后收到了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某投资理财公司的人事部人员,对小陈的个人简历比较满意,并可以提供一份月薪8000元保底的工作。8000元月薪确实十分诱人,小陈满心欢喜,一门心思准备踏入职场。对方声称,公司要对新入职的人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培训期满即可上岗,执行之前承诺的福利待遇,但培训需要缴纳18500元的培训费用。

近两万元的费用对于小陈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对方随即提供了一个方法:按照招聘方提供的一个网贷APP,小陈仅用了一两分钟就贷款2万元。然而小陈将18500元培训费打到对方提供的账户后,培训的事情就没有了下文,这位人事部工作人员也销声匿迹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小陈因没有按时还贷,被通知纳入个人征信黑名单。

市民朱女士在网络上看到一家酒店招聘技师的启事,招聘方告诉朱女士,正式上岗后月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朱女士被高薪工作吸引,前往面试,但面试中用人方告诉朱女士,她的个人形象与工作要求有所差距。“当时他们说我眼睛微调一下就可以了,并且做手术恢复期也就半个月,很快就能上班。”用人单位给朱女士介绍了一家美容机构,声称这是他们长期合作的机构,可靠性较高。面对3万元的整形费用,用人方建议朱女士通过网贷支付。当朱女士做完手术等待恢复好上班时,却接到用人方的微信告知未被录用。

两起案例,都与网贷有关。诈骗方目的明确,前者以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为目标,后者以追求高薪的无业女性为目标,同样以高额薪资工作为诱饵,使他们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网贷平台为了谋取高额利息,在申请手续上简单、放款速度快,使受害者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套路。

中老年人警惕刷单骗局

市民张先生看到某网络中介平台上一家物流公司招聘大车司机,于是线下与用人方见面签订了合同,并按照对方要求预先缴纳了办证工本费和伙食费共计980元,但交钱后张先生却再也无法联系到对方。客服称可退款,但张先生一直未收到钱,张先生怀疑自己被骗于是报了警。警方迅速开展调查,发现招聘事实为虚构,背后涉及一个有组织分工、多地流窜作案的诈骗团伙,而且在前后两个月的时间里在全市以相似的招聘诈骗十余起,涉案金额近两万元。

求职套路的黑手不仅伸向年轻人,也会伸向中老年人。

谢女士退休在家,生活清闲的她想要寻找一份兼职,没想到却落入刷单的骗局。谢女士今年58岁,去年底,她在手机上无意中刷到一个兼职软件,原本就有意找事情做的她点击了下载。打开这个手机软件,里面有各类兼职工作,谢女士被一个在家就可以工作的启事所吸引,通过启事上备注的联系方式加了微信。在这个微信好友的指导下,谢女士开始学习网络刷单,很快掌握了这门“业务”,并且也确实看到了自己账户里的收益。但没过几天,该微信好友告诉谢女士,如果想要继续挣钱,就必须要往自己的账户里充值,谢女士第一次充了2000元,系统提示账户出现故障需要被“冻结”,谢女士心一慌,赶紧求助自己的“好友”,好友建议她再充值多一些就可以“解冻”,谢女士便又充值了3000元,但账户依然被冻结,谢女士无奈下咨询身边好友,才意识到遭遇了刷单骗局。

相关法规已上线

网络上人员复杂、鱼目混珠,骗局也在不断变化升级,但凡是涉及到钱的,一定要多动动脑子。一些劳务中介会与诈骗公司合伙,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费用,后由骗子公司假装招聘再收取费用,最后编造各种理由拒绝应聘者上岗。有的骗子以招聘为幌子,在面试中以单位需要审核等理由要求应聘者递交身份证、毕业证等重要证件,并声称暂时由单位保管。有的骗子以体检费、培训费、押金、手续费等名义向应聘者收取钱款,要不然就引诱应聘者申请网贷,应聘者交费后,骗子也联系不上了。还有的骗子鼓吹自己“有关系”,能够帮助求职者“走后门”找工作,需要求职者给予一定的“打点费用”,但当求职者给钱后,骗子也就随即失踪了。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和其他证件;用人单位不得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对于“先交费、再上岗”这一要求,求职者应保持高度警惕。

网络招聘中问题频现,急需相关法律法规来完善。3月1日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该规定的出台,预示着针对网络招聘服务的强监管时代已经到来,网络招聘平台将面临信息审查合规、数据合规、电子商务平台经营合规等新要求。

《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要求网络招聘平台必须对用人单位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这就一定程度上会将不法分子和诈骗公司拒之门外。其中规定: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完备的网络招聘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对用人单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用人单位招聘简章;用人单位营业执照或者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文件;招聘信息发布经办人员的身份证明、用人单位的委托证明等。若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欺诈、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牟取不正当利益的,将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照《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即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给个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本报记者王飞)

新闻推荐

不如归来吃杯茶

【心灵花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