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社论】保护老年人权益 新情况要有新办法

澎湃新闻 2021-02-24 16:53 大字

2月24日,最高法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老年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最高法民一庭主审法官王丹在会上表示,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借用“以房养老”的名义,欺骗老年人,以达到非法侵占老年人房产的目的。人民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中要注重甄别,对不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群体比较容易沦为不法分子的“猎物”。就“以房养老”套路贷为例,尽管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有政策依据,但一些不法分子却嗅到了发财的气息,把“以房养老”模式玩坏了。

侵占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套路”“陷阱”,并不止于“以房养老”骗局。纵观最高法公布的十大典型案例,或者与老年人居住权保护有关,或者与老年人理财有关,或者与老年人精神赡养有关,或者与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有关。

这些典型案例涵盖了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方面,集中公布可谓揭开了骗局的幕布,擦亮了公众的眼睛,便于防止不法分子行骗侵权。

公布典型案例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尽管我国并非判例国家,但有关典型案例经由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公布之后,即代表了国家司法意志,对各级司法机关具有很强的借鉴、参考和约束效力。今后遇到类似侵权案件时,各级法院便能据此查明事实、定分止争、按图索骥,精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十个典型案件打包公布,更从无形中释放出司法机关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打击不法犯罪行为的强烈讯号,有利于震慑不法分子收敛收手。

不经意间,我国也步入了“银发社会”。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测,我国将在2022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面对呼啸而至的人口老龄化挑战,老年人权益保护压力也与日俱增。

诚然,我国在老年人立法上早有建树,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国家保护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老年人有权依法处分个人的财产,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等。但时代的迅速发展,法律的抽象和滞后问题也日益凸显。

保护老年人精神、财产权益不受侵犯,需要更多的司法助力。哪里是问题高发区,哪里就要成为重点保护区,面对新情况要有新办法。最高法发布十大典型案例,针对“以房养老”“养老机构照管义务”“强行啃老”等新情况开刀,在老年人权益依法保护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男性气质”是什么 二元性别机制会被解构吗?

“娘化”现象,一般指男子穿着女性服饰或进行装扮后达到女性化外貌。此前,全国政协委员发布《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