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高校放假令应体现大学担当

新安晚报 2021-01-21 10:20 大字

“非必要不返乡”“非必要不留校”“有必要可留校”“非必要不出校”……是在“绕口令”吗?不是,这是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各地高校寒假令人眼花缭乱的“花式放假令”。到底回不回家过年,成了不少大学生的闹心事。还有部分大学生,甚至陷入“想回不能回”“想留留不下”的尴尬。(1月20日半月谈)

当前各地疫情形势不同,有的是中、高风险地区,有的是低风险地区,对于各地高校来说,如何合理安排放假是一种考验。对于家在中风险、高风险地区的学生,按理说高校应该按照“非必要不返乡”的原则来安排放假,以兼顾防疫大局,确保学生安全。但现实是,部分高校却发出“非必要不留校”的放假令。

这让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陷入了两难,想留校过寒假,要通过繁琐的审批流程;想回家过寒假吧,老家这时候希望在外人员“非必要不返乡”,如果大学生非要返乡,则须持有核酸检测结果、接受隔离观察等,回家失去意义。

作为远离家乡在外求学的游子,在疫情期间按说应该得到学校的理解和关照,但却面临“想回不能回”“想留留不下”的尴尬。不客气地说,这种缺乏人性关怀的“放假令”实为“尴尬令”,既让学生难以接受,也让学校形象掉价——给学生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而某些学校这么做,既缺乏大局观,也自私自利。

去年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就是全国“一盘棋”的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盘棋”的含义之一是,每个社会机构、每个人都要有大局意识、全局意识。以高校放寒假为例,如果高校在安排放假事项时,既考虑到中、高风险地区的防控压力,也考虑到学生回家面临的种种不便,无疑是“一盘棋”上的合格“棋子”。

某些高校采取“非必要不留校”,主要目的是减轻自身压力,包括减少防疫风险、责任等。因为留校过寒假的学生越多,学校在疫情防控、生活保障等方面承担的压力就越大,投入也越多。所以,学校从自身利益出发,强调“非必要不留校”。

当然,不是所有高校都这么自私自利,也有不少人性化高校。比如有的高校对居住地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意愿——愿意投靠亲朋好友的自行决定,愿意留校过寒假的,由学校安排老师一对一联系,制定假期帮扶慰问工作方案,从思想、心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关爱帮扶。这种人性化安排,才彰显出高校的胸怀,真正体现出大学之“大”的内涵。张海英/文陶小莫/图

新闻推荐

不良生活方式和精神压力是年轻人胃病两大诱因

“90后”的胃已经垮了,胃病成了“90后”真正的危机,胃癌正向年轻人袭来……打开网页,和“年轻人”“胃病”相关的新闻资讯数...

 
相关推荐